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黑龙江:进一步加强哈尔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2013-01-09

  水利是生产的命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哈尔滨市确保粮食安全和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但哈尔滨市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历史欠账多,农田水利建设滞后问题仍较突出。主要问题是: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资金筹措难度大,导致控制性工程不足、灌溉设施老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涝区治理落后、中低产田治理改造缓慢;改革管理滞后,缺乏活力,效能不高。建议:

  科学制定水资源总体发展规划。根据哈尔滨市水资源时空分布情况,优化配置水资源,以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加快建设骨干水利工程、灌区配套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为途径,以深化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编制和完善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总体发展规划。

  加大水利建设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拓宽市场投融资渠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公益性,需要公共财政投入、社会及农民群众广泛参与。要力争落实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积极发展BOT、TOT、BT等新型水利项目融资模式。

  实施骨干枢纽建设工程,完善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坚持挖潜改造与新建扩建相结合,大兴骨干农田水利工程。要新建一批大型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升级,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重点投入,“十二五”期间力争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升级,各区、县(市)要落实责任,力争每年改造中低产田50万亩以上;严格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按照流域整体推进的原则,大力实施坡耕地整治、侵蚀沟治理、造林绿化和植被生态恢复工程,力争10年实现重点区域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达标。

  创新机制,深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按照用水商品化、灌溉市场化的思路,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适应市、县、乡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扶持农村水利合作组织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明晰和搞活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及经营机制,盘活存量水利资产,使之良性发展。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