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过后,忙碌了一年的水产养殖户大多进入冬闲时节,他们在塘头或对去年的养殖成败作一番“盘点”,或对新一年的养殖作盘算考虑,而横栏镇的潘日秋入冬以来却忙过闲不休。
作为行家里手,已修炼成“虾精”的潘日秋正谋划着今年试水高位池养殖,增加放养密度,减少病害,提高产量,为每况愈下的对虾养殖业走出“寒冬”另辟蹊径,试探新路。寒冬时节,记者专程走访了中山市濠运水产实业公司“掌门人”——潘日秋。
一部曲
学有所成初出茅庐当“话事人”
潘日秋,广东湛江吴川市人,今年38岁,在水产天地里摸爬滚了22年,与南美白对虾苗孵化培育及对虾养殖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今成了名副其实的“虾精”,在业界小有名气。
1990年,初中毕业的潘日秋由于家境窘迫,没直接读完高中。他怀揣着学水产一技之长的梦想来到当时在沙朗镇(今属西区)的广东省第三淡水养殖场学习加州鲈、青蛙、罗氏沼虾孵化技术。当了一年多学徒,深感文化知识不足的他再花了两年时间“回炉”把高中读完。
潘日秋再次来中山创业是1994年,他先到民众镇沙仔村大地虾苗场拜师学习罗氏沼虾孵化技术。中山是罗氏沼虾养殖“鼻祖”之地,曾在中山大型正规的虾苗场“浸”了几年,学过罗氏沼虾孵化技术的潘日秋自然十分抢手,新会沙堆虾苗场聘任他为专职技术员,除了老板之外,他就是最高的“话事人”。
“当时苗场有200多个池,养殖人员有二三十人,所幸之前几年还学了些真本事,要不一个‘后生仔’,还真压不住阵脚。”“有机会主持一个苗场的日常工作,用别人的资金做自己想做的事,为日后自己独立门户创业搭就了一个平台,这是非常难得的机遇和十分关键的第一步。”潘日秋不无感慨地说。
1996年前后几年罗氏沼虾养殖在珠三角盛极一时,每万尾虾苗卖到700—800元,各大虾苗场苗商大发其财,业内人士对此记忆犹新。此后,罗氏沼虾养殖跌宕起伏,经历波峰浪谷,终于恢复正常,虾苗起初那种暴利时代再也一去不复返。期间,有人观望,有人回避,有人退出,而潘日秋却在逆境与艰难中默默坚守,静观其变,静待时机。
二部曲
几番历练技术员成功转型淘到“第一桶金”
有过在几大虾苗场独当一面做过技术员这番历练和打磨,潘日秋独立创业便积蓄了足够的底气。1999年底,潘日秋以年租金3万多元价格承包了横栏镇指南的一家虾苗场,迈出了自己做老板孵苗育苗的第一步。
该场占地20亩,有2个车间60个苗池。2000年他继续孵化培育罗氏沼虾苗,以供应中山为主,年销量超2000万尾。当年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在中山悄然兴起,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潘日秋意识到,是赚钱的时候了。别人还在犹豫观望的时候,他果断决策:虾苗场必须瞄准市场实施转型——孵化罗氏沼虾苗的同时兼顾培育淡化南美白对虾苗,年培育虾苗超300万尾,主要销往斗门白蕉、新会大鳌等地。2000年,他掘到了“第一桶金”,赚了10万多元。
令潘日秋始不及料的是,由于没有签订书面租赁合同,正常经营运作仅1年的横栏指南虾苗场2001年被竞争同行以更高的租金抢租。在创业路上节外生枝,出了这段小插曲。面对财去场空,他没有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就在当年他收拾心情,重整旗鼓,花了2万元租了横栏九顷拱北水闸旁临近西江,空气、水质和环境十分优越的一个5亩地择地建场,创建了中山市濠运水产养殖公司,专营优质南美白对虾苗——这是他孵苗育苗的第二步。
前车之鉴,后者之师。这次他和出租方签订了详细的合同,在此经营长达11年之久。他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完善苗场基础设施,配备运输车辆,新改建2条生产线,建了31个苗池,水体1000立方米,引进VIP夏威夷一代南美白对虾苗种,还从湛江引进一、二代优质南美白对虾苗,由于病害少,成活率高,尽管一代苗卖到160元/万尾,二代苗卖到90元/万尾,但珠三角虾农趋之若鹜,利润犹如西江之水源源不断。
和别人赚到钱而舍不得投入迥然不同的是,潘日秋每年都拿出利润中的近三成约几十万元作为科研开发费用,以确保育苗技术上领先同行,确保虾苗场长盛不衰,保持市场竞争力。据悉,他场里的虾苗在池里培育长达30天,而一般场仅10天左右。十多年来,潘日秋所培育的对虾苗以成活率高、长得快的好口碑赢得了虾农,建立了自己的市场网络,虾苗几乎供不应求,年销售量约10亿尾。
三部曲
敢冒风险试水对虾健康养殖新模式
经过20多年摸爬打拼,逐渐殷实的潘日秋可谓“长袖善舞,多财善贾”。2011年,潘日秋开始尝试“三部曲”——创业。他承包了板芙镇138亩虾塘,投入200多万元完善池塘水电、路桥、堤坝等设施,创建了中山市华濠生态养殖场,尝试对虾健康养殖新模式,规避眼下对虾养殖病害频发的风险,为当地虾农试水探路。
走在潘日秋连片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只见11个虾塘规格整齐划一,每口塘水深2.5米,越冬虾在冬棚安然觅食,在萧索的寒冬中显示着养殖场的活色生气。据介绍,南美白对虾引进中山养殖已有十多个年头,虾农一年养两三造、长年不间断高密度养殖,又打井抽地下水养殖,致使养殖病害多,虾塘环境恶化,病害频发,整体上亏多盈少,效益乏善可陈;而潘日秋并不萧规曹随,他一反普通虾农传统的养殖套路,购盐度3‰的海水养殖,选用自己的虾苗,自己配备对虾饲料,不用药,只用石灰消毒防治病害;白水虾用土池高密度粗养,每亩投放8万—10万尾虾苗,一年两造,亩产也有200—250公斤,塘头价平均卖到约30元/公斤,成本约16元/公斤。在一般虾农都亏本的情况下,潘日秋凭自己的技术优势,130多亩对虾逆市而上,略有盈余,令业界刮目相看。
年终岁末,不少养殖户因为遭遇今年对虾养殖“寒冬”而考虑今年或减少养殖面积或干脆退出,而潘日秋此时再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入冬后,他再加大投入,以每亩4000元的搭棚投入,养了80亩冬棚对虾,每亩投放10—11万尾虾苗,预计5个月时间可以上市,虾价有望飙升至60元/公斤。
近期,潘日秋随板芙镇养殖协会到福建漳浦考察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这种模式虾塘全铺设地膜,水位深,底部铺设排污系统以减少交叉污染,提高产量和质量,亩产普遍达1500公斤,高的达5000公斤。考察回来后,他拟投入40万元,以10亩虾塘作试验为低迷的对虾养殖业度过“寒冬”开山辟路。“探索一种新的养殖技术模式,当然会有风险,但整个行业总要有人来尝试。我就是要搏一搏,成功了,为虾农探索出一条新路;失败了,算是再交一笔学费,为中山虾农提供借鉴,让他们少走些弯路。”潘日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