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成功破译小菜蛾基因组,这也是全世界第一次公布世界性鳞翅目害虫的基因组。在“小菜蛾基因组”这个国际上重大科研成果的突破,福建农林大学具有百分之百知识产权。
1月13日,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NatureGenetic)将在线发表小菜蛾基因组研究成果的论文。该论文将奠定福建农林大学在小菜蛾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对建设“美丽中国”有积极意义。这是记者从福建农林大学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发布会上,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宣读了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的批示。尤权书记对福建农林大学和尤民生项目组在小菜蛾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表示祝贺,并希望他们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海峡西岸经济建设作出新贡献。
据了解,除了福建农林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英国剑桥大学等多家单位也参与其中。小菜蛾基因组研究成果“小菜蛾杂合基因组揭示昆虫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的研究论文,在全世界首次公布了鳞翅目昆虫原始类型基因组,也是在全世界第一次公布世界性鳞翅目害虫的基因组。据了解,小菜蛾基因组论文是我省科技工作者作为第一主持单位的科研成果在该期刊上发表的首篇论文。
小菜蛾基因组的破译宣告世界上首个鳞翅目昆虫原始类型基因组的完成,同时也是第一个世界性鳞翅目害虫的基因组。这项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小菜蛾与十字花科植物协同进化及其抗药性的适应进化与治理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也为鳞翅目昆虫的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并将为农业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打个比方说,我们破译小菜蛾基因组,就好比走在高速路上,提供了一张高速路的地图。”小菜蛾基因组的项目主持人尤民生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合作和交流,继续开展与抗药性和食性等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基因的功能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深入了解和阐明昆虫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的相互关系及分子机理,为小菜蛾的有效防治和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据了解,目前因为小菜蛾已经对生物农药产生了强大的抗药性,所以在蔬菜防虫时会用上化学农药,对蔬菜的种植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发布之后,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解决小菜蛾的抗药性,我们将有望不再使用化学农药,让全世界白菜和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味道更好、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