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2012年中国农药行业大事记

2013-01-17

  刚刚过去的2012年,农药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取得了进步、经历了考验,行业复苏迹象明显。一年中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影响着行业发展。我们在这里把一年中发生的大事加以回顾,不但把这些事件记入发展档案,还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坐标。

2012年中国农药行业大事记

  行业量利齐增

  产量增加。2012年1~11月累计生产农药320.4万吨,同比增长19.7%,其中除草剂增长尤为明显。杀虫剂73.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下降9.8%,企业库存减少。杀菌剂品种表现不一,总体产量下降,杀菌剂总产量为13.0万吨,同比降低7.8%,占总产量的4.1%。除草剂在草甘膦、24-D等大宗产品市场利好的带动下,产量大幅增长42.3%,达到148.5万吨,占总产量的46.3%。

  进口持续增长。1~10月累计进口农药5.42万吨,同比增加23.2%,进口金额4.82亿美元,增长18.0%,平均进口单价8893美元/吨,进口单价同比下降4.6%。

  出口份额增加。1~10月份累计出口农药74.89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12.6%。出口农药占同期农药产量的26.1%,出口金额23.60亿美元,平均出口单价3151.3美元/吨,同比上涨4.3%。其中除草剂原药出口49.79万吨,同比增长21.0%,占同期出口量的66.5%。去年前10个月,制剂出口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农药品牌扎根国际市场的步伐。

  利润好转。1~11月,全国农药行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193.5亿元,同比增长23.2%;完成现价销售产值2126.9亿元,同比增长22.6%。1~11月产品销售率为96.5%,同比降低0.42%。1~10月份,利润总额达到11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3.9%;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达到6.1%,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同时我们看到,行业的亏损面达到11.6%,亏损企业同期减少6.2%,而亏损金额6.5亿元,同比降低5.2%,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行业效益有所好转。

  百草枯水剂受限制

  2012年4月24日,农业部、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第1745号公告,对百草枯采取限制性管理措施,逐步淘汰百草枯水剂在国内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将停止核准百草枯新增母药生产、制剂加工厂点,停止受理母药和水剂新增田间试验申请、登记申请及生产许可申请,停止批准新增百草枯母药和水剂产品的登记和生产许可。自2014年7月1日起,撤销百草枯水剂登记和生产许可,停止生产;2016年7月1日停止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在相关企业的努力下,该管理措施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百草枯“死刑”立即执行的命运。因此该管理措施与其他农药禁用政策出台相比,企业反应较为平静。相关企业也早已未雨绸缪,在百草枯新剂型开发有突破性进展。山东绿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1月8日取得了50%百草枯可溶粒剂的临时登记,有效期一年,这是国内首家取得可溶粒剂登记的企业。作为替代剂型的一种,百草枯颗粒剂具有含量高、易贮运、稳定性好、安全环保等特点,在百草枯替代剂型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粘虫暴发,灾区缺“利器”

  2012年8月,受气候因素影响,东北、华北等地三代粘虫幼虫相继暴发,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密度之高为近10年罕见。面对突发虫灾,各地紧急打响了“虫口夺粮”战役,投入多方力量控制虫害蔓延。此次虫灾也给北方用药市场带来了一波行情,部分地区杀虫剂供不应求,一些反应速度较快的企业销量增长迅速。然后在防治高峰期,受玉米的植株高而密限制,常规喷雾无法有效防控,而灾区又无储备高效植保药械,导致防治效率低下。此次粘虫大发生,凸显我国施药器械的发展无法满足重大病虫防控和安全用药的需求,亟须国家重视。

  植保无人机成市场热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价格迅速上涨,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日益短缺。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由于所使用施药器械及与之配套的制剂产品低效、落后,成为制约植保统防统治的技术瓶颈,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基于此,国内众多农药械企业将目光盯在无人机施药。

  在2012年11月底举办的第28届中国植保“双交会”上,植保无人机成了最大的亮点。轮番亮相的小型无人直升飞机、多旋翼无人植保机等高效低空施药机械,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双交会”上还专门召开“农用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应用论坛”,围绕植保无人机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展开热烈探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的不断推进,植保无人机将在现代农业中大有作为。

  种子处理剂持续升温

  自2011年首届种子处理与病虫害防治高层研讨会成功举办后,种子处理剂成为2012年农药行业最大的热点。从第二届种子处理与病虫害防治高层研讨会上获悉,2012年全球种子处理剂市场销售额达31亿美元,到2016年销售额将达45美元,市场潜力巨大。麦类、玉米、大豆种子处理剂排在前三位,水稻包衣将成为新增长机会。未来10年,种衣剂将保持每年15%的高速增长。

  截至目前,种子处理制剂登记产品数量共有337个,其中临时登记产品数量为12个,正式登记为326个,仅为农药产品数量的1.35%。产品结构以混配制剂为主,而国外主要以单剂为主。综合分析,种子处理剂登记产品呈现如下特点:产品登记数量不多,产品剂型相对单一,产品基本为中低毒性,产品以混剂为主,登记作物范围较窄,缺少蔬菜、中药材、花卉等小宗作物,防治对象相对集中,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仅占企业总数的5%左右。但是众多企业对种子处理剂的关注持续升温。

  药企关注新型肥料

  近年来,由农药企业参加、参与的新型肥料行业会议开了一场又一场,几乎每场都能招来数百参会代表。在农资会议多如牛毛的今日,这实属难得,可见农药企业生产新型肥料的热情程度之高。有媒体统计,有80%以上的制剂企业已经开卖新型肥料,分享行业蛋糕。这一行业新趋势也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担忧,毕竟各家掌握的技术水平不同,各家所拥有的分销渠道等资源不一样。肥料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对于农药来说相对粗放,由农药企业操刀新型肥料,产品上市速度必然很快。再加上大家急于求成,如不合理规划,从一开始就力求差异化,估计由农药企业主导的新型肥料领域将很快进入同质化的尴尬境地。

  政府采购行业喜忧参半

  11个省区,3.2亿亩,每亩5元,16亿元资金。2012年4月,农业部、财政部对冬小麦主产区“一喷三防”防治施用农药给予补助。此次政府采购资金数量多、补贴区域广、市场影响大,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政府采购的结果,自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因为政府采购而形成的市场悲观氛围还在蔓延。有不少企业因为准备不足仓促上阵,最后败下阵来,身心疲惫。在一些企业的销售部门,政府采购对年度目标的“反作用力”被无限放大,部分渠道商甚至直呼:农药经销商的冬天来了!

  对于政府采购,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应对政府采购的策略和方法取决于政府采购工作在企业价值中的精准定位。由于政府采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之采购的点很分散,工作量大,“搞定”关系的难度更大,有时还需要突破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底线。鉴于此,政府采购必须以恪守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底线为前置条件,采取不被动、不放弃、不依赖的积极而稳健的应对策略。

  大宗产品摆脱低迷态势

  草甘膦为代表的大宗产品市场逐渐复苏,带动了农药行业恢复性上涨。以草甘膦为例,一度出现一货难求的局面。受原材料涨价、环保压力增大、10%草甘膦水剂退市、需求增加、厂商货源紧缺等因素影响,草甘膦价格一路上扬,从年初的2.3万元/吨,到7月份突破2.8万元/吨的大关,再到9月底市场报价已达到3.5万元/吨,上涨幅度超过50%,此后一直维持高位运行。受益于草甘膦的强势拉动,华星化工、南通江山等多家上市公司从中获益,盈利向好。

  然而草甘膦产品为代表的生产企业由年初的8家左右,增加至目前的20多家,产能集中度有所下降,而且不少生产厂家都有扩大产能的计划,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问题进一步加大。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