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1日讯(记者 佟晓群) 日前,农业部发布《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指导规划(2012-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的重要举措。1月18日中国经济网记者就《规划》有关问题,对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记者:我国“菜篮子”工程从1988年开始实施,为解决城乡居民副食品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成效如何?
答:“菜篮子”工程是1988年开始实施的,当时全国人民在吃菜吃肉上都面临供给不足的问题,国务院下了大决心,实施这项民生工程。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现在回头来看,“菜篮子”产品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局面比起当年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点城乡居民都有切身感受,一方面是市民的“菜篮子”更满了,也更丰富了,肉蛋奶、果蔬鱼可以说有钱就能买到;另一方面农民的“钱袋子”也更鼓了,无论是喂鸡养牛、养鱼种菜,还是长途贩运、坐地卖菜,农民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是来自“菜篮子”产品。具体来说,“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持续”:
一是“菜篮子”产品生产持续增长,供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5亿吨、1.4亿吨、7958万吨、2811万吨、3811万吨、5603万吨,人均占有量分别比1987年增长2.2倍、5.7倍、1.9倍、2.8倍、7.1倍、3倍。
二是“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为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喝上“放心奶”,这些年各级农业部门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监管体系日益完善,“菜篮子”产品总体合格率比十年前提高了30个百分点。
三是农产品市场持续兴旺,“买全国、卖全国”已成为常态,一年四季无论北方、南方,“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基本形成了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传统业态和新型业态、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格局。
四是“菜篮子”产业持续壮大。目前“菜篮子”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来自“菜篮子”产品的收入占农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45%。同时,“菜篮子”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其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从1987年的不足50%提高到2011年的65%,已成为我国农业出口创汇的主要渠道。
记者:这些年在国家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编制《规划》?《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随着形势的发展,“菜篮子”工作现在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成绩很大,问题不少。这些问题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经过这么些年发展,现在大家兜里有钱了,眼界开阔了,要求也更高了,对“菜篮子”工程建设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问题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因此我们才要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编制《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指导规划(2012-2015年)》。
具体来说,“菜篮子”工程建设逐渐暴露出的新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消费需求增长与城郊生产能力下降的矛盾加剧,部分城市“菜篮子”产品自给能力下降。二是“菜篮子”产业发展方式较为落后,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生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科技支撑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不强。三是“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非法使用违禁添加物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个别突发性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四是个别地区部分“菜篮子”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屡屡出现,价格调节、储备吞吐、风险防范等应急调控和风险化解机制还不够完善。
针对上述情况,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同年3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由农业部牵头制定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