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辽宁东市振安区同兴镇同兴村在崔忠文的带动下,周边的菜农也跟着在温室大棚搞起实验,大胆尝试新技术。而这些实验都是以丰收景象验证的实验成果。
1月22日,踏着山野中皑皑的白雪,穿过乡间的小路,记者走进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同兴村菜农崔忠文的温室大棚。早已对冬日里温室大棚的绿意盎然屡见不鲜,此次却被悬在大棚中央的“白板”吸引了目光。“试验品种:胜娇小柿子、1169小柿子……果蔬油脂肥做底肥、熊蜂授粉技术……”细细阅读“白板”上的内容,崔忠文向满面疑惑的记者解释:“这个大棚分成几块,试种不同品种的小柿子,分施不同的肥。我把菜科所的技术实验室搬进了我的大棚里,品种、肥料、技术的好坏一试便知。”
自2005年振安区无公害蔬菜协会成立,崔忠文担任会长以来,让他感受最深的就是菜农对种植技术的痴迷。早些年,就有菜农按照“有虫害用药,想增产用化肥”的传统方法种植小柿子,产量虽高,但总被顾客反映柿子“不是味儿”,卖不上价。“许多菜农都吃过这方面的亏。协会把主要任务放在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上,小柿子的品质、口感这些‘根儿’上的问题解决了,销路就不用愁了。”崔忠文一语中的。
“果蔬油脂肥以豆饼为原料,安全不烧苗、不伤土;无土栽培减少土传病害;秸秆反应堆增加透气性,无公害吃着安全……”说起这些增产增质的新技术,崔忠文如数家珍:“这些原本在科研院所里才能看到的新技术,我的‘大棚实验室’里都有,菜农来取经,现场传授。”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菜农也跟着搞起实验,大胆尝试新技术。在同兴村一组于辉家的大棚里,记者看到以丰收景象验证的实验成果。已有一人多高的柿子秧上,挂满了一串串翠绿的“绿宝石”,试用嫁接新技术已是第三个年头的于辉,掩不住心中的喜悦:“新技术让我早就过上了小康生活。今年离春节还有这么些天,这个最大的棚里的柿子就被订购一空,再来客儿得看别的棚了。”
“技养”小柿子,果甜不愁卖。“我们家的小柿子现在根本不进大众市场,也不用自己找买家,全部直接对准中高端消费客户,他们主动上门取货。今年仨棚至少能收入15万元,又冒了个高儿!”日新村3组的张秀莲心里比小柿子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