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对北京市延庆镇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3-01-29

  北京延庆是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重任务。设施农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是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延庆镇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在经营管理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组织领导、推行产业化组织模式、完善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信息交流、拓宽销售渠道、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延庆县是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重任务。“十一五”期间,延庆县委、县政府根据延庆县功能定位,结合资源禀赋优势,确定了延庆县农业以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延庆镇在发展设施农业上,一方面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另一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经验,使设施农业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

  一、设施农业发展历程及意义

  设施农业是在不适宜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维护结构设施,把一定的空间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系统,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人为地创造生物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分、养分等环境条件,实现高产、高效和优质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它具有改善种植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都市型现代农业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被首次提出。当时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田变为非农业用地,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突出,使得农民期望耕地转为非农业用地以迅速致富。因此,导致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逐渐被废弃。城市钢筋水泥林立,空间和绿地过少,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恶化,这些直接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的环境保护功能得到了重视。1959年,美国农业经济与城市环境学者欧文?霍克在阐明芝加哥市环境保护必要性时指出,必须在都市周边地区和楔形农田上开展绿地建设,发展园艺业、果林业,首次提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说法;1969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斯顿?布鲁斯在题为“环境污染:经济与政策”一文中提到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之后几十年里,随着新兴城市的崛起,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学者相继开展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研究;1996年3月联合国开发署成立了全球都市农业部,广泛开展都市农业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目前,都市农业已在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中得到推广。

  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农业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并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一种产业形态。20世纪80年代初京郊就开始发展设施农业,主要以加温温室为主,生产成本比较高。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陆续从东北、山东等地引入了不同类型的日光温室,相关科研院所在此基础上自行研制了符合本地区发展的日光温室。进入 21 世纪,随着城市扩展、人口增长和生活质量提高,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对首都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发展设施农业得到了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08 年以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 《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 (2009-2012 年)》、《百村万户一户一棚援助型设施农业工程实施办法》、 《促进设施农业发展实施细则》 等文件,确定了“两区两带多群落”的空间发展格局,提出了 2008-2012 年全市每年新建设施农业 4万亩,到 2012 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 35 万亩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北京市设施农业面积逐年扩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特色化种植的整体格局初步形成,已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产业形态之一。

  设施农业技术密集、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高。发展设施农业对扩大城乡之间经济、文化、信息交流,加快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结构调整和产业融合,推动新农村建设,美化和保护环境生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延庆镇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一)镇设施农业发展总体现状

  自 2005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延庆县“十一五”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理的意见》和《延庆县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方案 (2008—2012 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确立了延庆县设施农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产业发展目标。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延庆镇通过政策扶持、宣传推动和示范推广,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不断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共有设施农业面积4500亩,建有日光温室2750亩,春秋棚1750亩,约占全县设施农业面积的四分之一。设施农业收入达到7670.3万元,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镇域东片设施农业自2008年开始建设,园区共投资近1.5亿元,建成了广积屯、双营、唐家堡三个特色园区,面积以达到3060亩,涉及2373户村民。其中,广积屯园区占地1760亩,共有大棚1287栋,种植彩椒、西红柿、黄瓜等蔬菜,2011年被评为国家蔬菜标准园;广积屯设施葡萄在生产技术上还实现了周年生产,并将成为2014年世界葡萄大会设施葡萄的主产地。园区全部投产后,预计葡萄年产量200余万斤,纯收入4320余万元,彩椒年产量1100万斤,纯收入850余万元。提供用工岗位1100余个,年增加收入2700余万元。唐家堡设施葡萄园区主要为2014年葡萄大会定点提供葡萄苗。双营设施采摘园种植桃树、樱桃、葡萄等。镇域西片设施农业生产食用菌面积近百亩,是我县规模最大的香菇种植基地。

  (二)发展设施农业取得成效和经验做法

  1、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园区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是在广积屯园区修建占地300平方米的停车场一座,硬化棚间路近20公里,安装30千伏安和300千伏安变压器两个,确保设施暖棚卷帘机和保鲜库等设施的正常运转;新打机井一眼,铺设灌溉管道1万米。二是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一座,安排市场管理人员6名,负责市场的清理保洁,目前市场每天的彩椒交易量在5000公斤以上。三是建成4500立方米保鲜库,彩椒、硬壳西红柿等蔬菜经过打冷、初包装运往全国各地。四是配备适用于棚间作业的小型农机具,如育苗精量播种机、日光温室深耕机等,减轻农民劳作强度,实现高效农业发展。五是在广积屯园区创办市级植物诊所试点,由市植保站和英国CABI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植物医师每周定期入村为群众免费提供“坐诊”服务,为广积屯、唐家堡等设施农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大力实施特色种植,推进设施农业精品化发展。一是打造以彩椒、硬壳西红柿为主导的彩色农业园区,主打反季节品牌,扩大外销和出口。目前,该镇设施彩椒种植面积已达700余亩,是京郊最大的彩椒种植基地,出产的彩椒不仅可供应本地市场,还出口东南亚地区。二是着重加快设施葡萄基地建设。抓住2014年世界葡萄大会在我县举办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设施葡萄、盆栽葡萄、鲜食及酿酒葡萄种苗。目前栽种设施葡萄面积达到1600亩,盆栽葡萄7万余盆,生产香味葡萄40多种,培育鲜食及酿酒葡萄种苗100余万株。三是发展镇域西片食用菌基地,引进菌棒制作技术,实现菌棒自主生产,使香菇产量更高、出菇时间更久,目前20余棚香菇已进入出菇期。四是在园区中心区域发展育苗产业。今年园区育苗总数达到170万株,品种达30余种,除该镇自用苗外,还为永宁、旧县、井庄、大榆树、康庄等地提供种苗。

  3、积极研发推广新技术,不断提升园区科技含量。一是采用1—3层地膜、拱膜和棚顶加盖棉被的方法控制棚内温度,通过涂抹石灰氮抑制葡萄休眠等一系列技术,使反季节葡萄试种取得成功,葡萄生产实现了“周年生产、月月有果”。二是利用田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针对土壤肥力施肥,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环境污染,节约成本。三是彩椒育苗采用薄膜多层覆盖、高温催苗、调节湿度等技术,提前20天完成育苗和定植,使彩椒至少提前10天上市,抢占销售先机。四是充分利用大棚空间,在日光温室采取立体化种植方式,在葡萄架下种植草莓,提高亩产值。五是采取夏季遮阳网覆盖,可降低棚内温度1—5度,并采取防虫网覆盖、色板诱杀技术等,促进蔬菜生长,保障蔬菜质量。

  4、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园区发展软实力。一是策划宣传上,制作宣传折页2万余份,分别发放到县内中银、温泉大城堡等主要酒店以及镇域内卓家营民俗户中;8月中旬在广积屯园区策划举办“彩椒运动会”,北京卫视,北京日报等13家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通过千龙网延庆镇专栏,加强对外宣传报道,累计发稿近100篇。二是加强园区的服务和管理水平,通过田间学校、蔬菜中专班、涉农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办设施彩椒、黄瓜、葡萄种植管理等多种课程,总计80课时,培训1230人次。三是引导农民转变种植观念,注重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由合作社、种植大户带头,注册商标,制作礼品箱,提升蔬菜、水果销售档次,将蔬菜大棚原来每棚“六垄”作物变成“四垄”,开展休闲采摘。目前,广积屯园区、双营园区,西片设施园区已实现与旅行社对接,休闲采摘取得阶段性收益。

  三、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总体情况看,通过几年的发展,延庆镇设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种植技术日趋成熟,农产品质量逐步提升,产量稳步增加,但在经营管理与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引起重视。

  (一)思想观念陈旧,发展理念亟待提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事物只有在先进的思想理念指导下才可以顺利开展。目前,延庆镇多数农户思想观念陈旧,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没有更长远发展的谋划和把设施农业做大做强的主动意识。主要表现在仅满足于通过批发将农产品售完,不考虑农产品的实际价值,产品销售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低价值端,导致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以广积屯的彩椒为例,价格始终停留在1、2元/斤的价格区间内。而同样的彩椒在超市里价格为5、6元/个,巨大了利润空间被批发商和零售商赚走。低价值低利润使得设施农业的优势难以发挥。农户们的发展理念亟待转型提升。

  (二)农户分散经营,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设施园区生产方式主要为一家一户的生产,分散经营,各自为战,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比如广积屯设施园区的大棚由130余户农户分别承包,各自经营。虽然在设施生产中,农户自己也成立了合作社或归属于某一合作组织,但是真正切实肩负起农户的技术管理、产品销售的合作组织并不多,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在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分散经营使得农户在种植上还是凭经验,农民没有精力也没有条件去了解市场和开拓市场,挖掘市场和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有限,使产品与市场衔接不顺畅,销售途径有限,目前主要是通过交易大棚批发、农贸市场及田间地头等。由于寻找市场要依靠农户各自去摸索,市场信息的缺乏导致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设施效益的不确定性。同时,分散经营还导致农户之间还发生过彼此压价的情况,形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最终使得个人和整体的收益都受到损失。

  (三)经营模式单一,缺少配套服务设施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和闲暇时间随之增加,生活品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或倾向开始向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发展,促使人们渴望多样化的休闲放松方式。与密集的城市空间和快速的生活节奏相对应,延庆优美的自然风光、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城市居民所向往。再加上距离市区不到2小时车程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延庆镇节假日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休闲农业观光旅游迅速兴起。

  由于镇内设施园区并没有建设相应的休憩、娱乐、餐饮、卫生等配套服务设施,使得设施园区旅游经营模式较为单一,游客在园区仅能进行观光采摘。配套服务的缺失,一方面对游客形成不了吸引力,因为游客们更偏向于选择那些服务设施齐全的设施园区进行观光旅游,比如采摘之余品尝下当地特色饮食或进行一些桌游、垂钓等娱乐活动,通过精神需求的满足达到身心彻底放松的目的。另一方面,单一的经营模式导致单一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单一也不会带来更多的旅游收入,园区农业观光旅游的整体接待水平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四)农户缺乏经营意识,人性化服务不到位

  在现代服务行业中,顾客是上帝,服务是生命线,人性化的服务是赢得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我们的农户恰恰缺乏现代经营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秉承酒香不怕巷子深,认为把农产品种好,保证了质量就不愁销路问题。

  笔者经历了两件事很能说明问题。其一是某单位想购买盒装蔬菜,经笔者找到广积屯园区一个农户。在采购人员与农户交涉过程中,采购人员想了解盒装蔬菜的品种,农户回答是能够保证品种数量,却说不出具体包含哪些品种;问及包装盒规格,农户回答正在制作,保证装盒时能够提供,却说不出盒子具体尺寸;当采购人员提出去实地踏勘时,农户也只是随便带他看了两个棚子应付了事。结果可想而知,该单位对该农户的服务不满意而另选他家。其二是笔者的朋友想买盒装蔬菜,和一农户定好交货时间。然而在交货的前一天下午,各项准备工作还未进行,如计划装盒的品种、包装纸盒、托盘、保鲜膜的准备、开具购买发票以及送货路线等等。最后在笔者督促下,农户才逐一开始准备工作。

  可见,农户们固有的思维和理念不能适应当今消费者的要求,如不及时转变经营理念,会继续影响设施农业的发展。

  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倡导现代经营理念。县、镇两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要紧紧抓住筹办2014年世界葡萄大会申办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和生活功能,加强城乡互动、农旅互动,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组织农户参观学习兄弟区县、乡镇的成功案例,如我县康庄绿菜园、大兴区采育镇葡萄采摘园等,积极倡导他们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和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切实提高观光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改进设施农业组织模式,推行产业化经营。建议将镇内设施园区中从事同一类生产的农户、农业合作社织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组织,提高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统一配置生产资料,推进标准化生产,统一协调农产品价格,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形成合力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产销衔接。坚持采后商品化处理与精深加工并重的原则,积极发展农产品清洗、分级、包装、储运等采后商品化处理,提高产品品质,延长产品货架期。探索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切实提高收益,促进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完善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设施园区经营档次。在园区建设方面,为进一步适应休闲观光旅游的需要,一方面在园区原有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餐饮、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整合镇内现有旅游资源,依托县内现有旅游平台,共同打造集农业生产、农事体验、科普展示、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业旅游休闲产品。如广积屯园区可以和附近卓家营民俗旅游或玉渡山、龙庆峡风景区相结合,通过合理规划旅游线路,使游客能够充分享受延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满足个性化、多元化旅游市场需求。同时还可到我镇位于延庆新城范围内,根据其功能定位,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可在镇域建设用地范围内适当建设中高端酒店、经济型酒店、卫生条件较好的招待所,让更多游客愿意留下来,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消费。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训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对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力度,通过课堂授课、田间学校、科技入户等方式在生产实际中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种植水平。二是在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强化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树立现代经营、服务理念。良好的服务是沟通游客和休闲农业经营者的必要渠道,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对于旅游过程体验的评价。休闲农业服务是一切旅游活动都是围绕游客进行,围绕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来进行安排。通过定期举办旅游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休闲农业旅游整体的接待服务水平,并在掌握服务技能中强化服务意识。

  (五)加强信息沟通交流,指导设施农业生产发展。首先创新宣传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各种视听媒体大力宣传我镇设施农业生产的有机农产品,树立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建立好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农民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市场化、组织化高的优势,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及时跟踪市场行情变化,积极引导生产,对市场变化进行快速应对,通过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判断,避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六)不断拓展新的消费需求,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消费群体的需求日趋多元化。批发农产品这种单一的销售渠道不能适应当今发展要求,延庆镇设施农业经营模式也需要不断拓宽。既可以利用科技优势,瞄准高端消费市场,销售精品有机蔬菜;也可以利用价格优势实行农超对接或与社区对接;也可以发挥观光农业休闲特性,在节假日里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此外,生活在现代都市的青少年学业任务繁重,对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村环境氛围的了解也很肤浅。家长和老师们也迫切希望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回归大自然,认识农村。而设施农业有助于他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因此可以发挥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作用,组织北京市区的大、中、小学学生,围绕学习、科技、环保等主题,开展农业教育实践课堂,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寓教于乐。多种经营模式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满足不同时期市场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切实提高农民经营收入,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扩大设施农业保险范围,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的产业,也是一项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影响较大的产业。应该加强风险防范,建议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鼓励农民积极投保,有效转移分散风险,降低农业灾害损失,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