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宜川英旺乡富庄村的村民们已经开始一天的劳作。
在菜市场门口,富庄村的老屈正在绑着空筐子,再瞅瞅三轮的车厢,已经空了。“今天这一三轮拉了四百来斤西红柿,行情还不错,一斤发了两块,下来就是八百多块钱,就到年跟前了,菜价还能涨一点。”老屈呵呵地笑了。坐着老屈的三轮,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富庄村,只见大棚一个挨一个,老屈告诉我们,村里现在有七十多个棚,还在新建。老屈家种大棚有十年了,提起这些年的变化,他感触颇深:“以前都是小棚,又低又窄,一天下来,人腰都直不起来,天天拉帘子放帘子,累得很。现在的棚50米长,8米宽,里外都是砖,安全多了,装了电卷帘,也省事多了。”除了西红柿、辣椒、黄瓜,还有一些瓜果苗,老屈的妻子说:“这些是香瓜,近几年政府鼓励我们种瓜果,收入还不错。开始时,从外面拉的香瓜把咱本地瓜压得很低,一个棚下来几乎就是几千块钱。后来政府跑前跑后给包销路,不怕卖不出去了。去年我种了四棚香瓜、两棚西瓜,要按去年这行情来算,种上两茬,就是四万来块钱。”
富庄村村民小组组长孙建旗说,村里的大棚过去一年收入就是四、五十万,现在收入一百多万元,村民的积极性高了。像老屈家这种新棚,是政府扶持给新建的,一棚15万,他们自己只出两万,剩下的都是政府给补贴的,盖好后,棚里水、电、滴灌、电卷帘等设备一应俱全,他们进来把土清一清,就能种了。新棚无论是采光、保温,还是自动化程度都是高标准的示范园区水平,过去的土棚跟这个没法比。
富庄村作为全县大棚产业的一个典型。十年来,宜川县委、县政府把大棚种植作为破解下川道农业制约瓶颈的突破口,引进瓜果蔬菜多种类、新品种、新技术,打造种植模式的展示园、综合技术的实验园、生产经营者的致富园,有力地推进川道农业的转型升级。大棚里种出了川道农民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