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专题研讨农产品市场及走势

2013-01-02

  编者按:2012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温和上涨势头,但涨幅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为科学看待并正确引导当前农产品市场,近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组织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专 家齐聚上海,盘点农产品市场,对今年以来农产品市场情况及明年走势进行了专题研讨。专家认为,受宏观经济、供求关系、生产周期等方面因素影响,今年粮食价 格涨势趋缓,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下行;2013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仍将稳中有涨,但要充分利用好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进出口调节等政策措施,谨防少数 品种价格跌幅加大带动整个农产品价格下跌扩大化,进而影响农民增收和市场稳定;从中长期看,要抓好重点农产品总量平衡,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 市场预警工作,进一步调低CPI结构中食品权重,不断提高市场调控水平。现将专家的主要观点摘编如下,供广大农民朋友和农村工作者借鉴。

  1 紧盯农产品价格变化

  2 多措推动市场调控

  3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稳定农产品价格要做好总量平衡  

  于冷(上海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农产品价格是表象,价格变化背后是供给与需求波动的问题。由于农产品各品种之间存在替代性,所以价格变化时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但只要把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控制好,价格就会趋于稳定,而结构平衡问题应该依靠市场解决。

  在农产品总量平衡上,大国、小国的做法和经验各不相同。美国这样的大国有高效率的农产品营销体系,通过订单农业实现了对总量的控制。而小国则要抓好抓好地域特色品种,其他品种短缺和结构平衡只能依靠国际市场来调节,比如日本。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国家层面来看供给量和需求量是平衡的,但是要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应该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两个方面都有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很多供需错位和价格问题主要是由于市场效率低所导致的。

  为此,国家层面要立足国内,保证主要农产品的总量平衡,主要是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对于品种短缺问题主要依 靠国际市场调剂;而对于小品种农产品和区域性农产品,国家要有总量上的考虑,但更多地应该依靠地方政府和市场配置,地方政府通过市场机制和必要的干预解决 结构平衡问题。

  稳菜价要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殷欧(上海市农委副主任)

  在主管的几项工作中,感觉最难的是市场信息,有三个“最”:心里最没底,工作最没抓手,现实最紧迫。

  要建好两个信息平台,一个为市民,一个为农民,为农民服务的信息要研究如何引导生产,就要研究农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价格包括三种,田头交易价 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三种价格呈现不同敏感性但有规律可循,如上海蔬菜田头价和零售价一般是1∶3。粮食是国家战略,粮价长期处于上升通道,农民种粮 的积极性很高,不会承担市场风险。而蔬菜是民生产品,要靠市长负责制,国家层面研究怎么抓蔬菜可能效果不大。目前蔬菜市场信息监测和市场调控方面面临几个 困境:一是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二是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三是分析的模糊性,总量平衡、结构有余、局部卖难三

  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四是生产指导滞后性,无法满足农民生产的微观要求;五是种植的盲目性;六是决策的无序性,生产多了是经济问题,而少了是民 生问题,导致拼命刺激生产。日本的经验有三句话:科学地确定消费量,紧平衡安排生产,政府适时干预(超过消费量的蔬菜就地销毁,政府补贴,低于一定消费量 时适度放开国际市场)。日本是从生产者角度保护市场,而我们是从消费者出发保护市场。上海“菜篮子”工作的实践经验:一是依靠大市场同时坚持保有量;二是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下移各区县;三是对生产既有引导又有控制;四是农商配合稳定供给。

  影响农产品市场波动的因素日益增多

  顾海英(上海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市场预警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防止不利于市场稳定的趋势发生,减少价格的大起大落。近年来,影响市场波动的因素日益增多,除了由农业空间布局分散 和地域性、生产季节性以及市场信号时滞性等特征决定的农产品市场周期波动外,一些不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影响因素对农产品市场波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 用,导致有悖供需法则的现象时有发生。蛛网理论告诉我们,农产品市场的周期波动是一种常态,但这不等于说市场预警不能作为,市场预警的作为就是要在减小周 期波动频幅上做出努力。这需要通过市场预警信

  息供政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干预,但这种干预除了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外,更要遵循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融合的客观规律,背离这一客观 规律进行的任何“过度”干预,必定会事与愿违,导致波动频幅加大,市场上常见的农产品“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现象值得我们对干预效应进行反思。有悖供需 法则的市场波动危害更大,在研究市场波动并进行市场预警时,可以将期货投机、质量安全事件、走私等因素作为虚拟变量加以考虑,以科学设定预警线,供政府进 行宏观调控参考并做好相应预案。

  确保农业核心产业主动权是关键

  朱信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玉米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产业,关键要看玉米产业的主动权在谁手上。2004年我们之所以在一夜之间就丢掉了大豆产业,那是因为我们首先丢失了 主动权。在大豆压榨企业普遍面临困境的时候,国际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我们不设防的情况下将其收购或兼并,而当国际资本控制大豆产业主动权之后,使用什 么原料当然也就是人家说了算。因此,尽早完善与国际资本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当前我们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目前CPI构成中食品类的权重仍然过高,当前我 国已经总体上进入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CPI编制要服从于这个大局,而进行及时的调整。否则就会人为高估农产品对CPI的影响,放 大农产品价格对CPI的影响,从而不利于包括构筑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在内的宏观农业与农村政策的启动。为什么国家统计部门不发布核心CPI用于引导宏 观货币政策和市场呢?目前学界讨论更多的是妥协舆论压力的结果。与统计部门常规公布的标题通胀不同,货币当局如果以核心通胀为指导进行货币政策操作,与公 众沟通的难度就提高了。因为与媒体常常更为关注标题通胀、公众对日用品价格更为敏感不同,核心通胀对一些项目的剔除和权重的选择降低了该指标的透明度,而 反映物价趋势变化的项目也常常更为远离公众日常直接接触的项目,这两个方面都可能使以核心通胀为政策参照的货币当局面对较大的舆论压力。反过来讲,要想一 国央行真正以核心通胀为指导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其独立性也至关重要。

  国内粮食总体供求形势改善

  董春平(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成都分公司总经理)

  从生产情况看,受国家继续加强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措施及2011年种粮收益较好等因素支撑,201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高产粮食作物种 植比例继续扩大,加之主产区天气总体有利,预计今年粮食总产将超过11000亿斤。从消费情况看,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城镇人口比例上 升,2012年国内粮食消费总量将继续增加,消费结构将继续升级,预计全国粮食消费总量12000多亿斤,较上年增长2%以上。其中,口粮消费在国内粮食 消费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工业用粮受宏观调控和行业不景气影响增速放慢。从收购情况看,企业商品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均较上年提高,且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量增 幅较大。从库存情况看,目前全国粮食库存(原粮)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且各品种库存均有所增加,国家政策性粮食库存同比增加较多。

  从后期及明年市场走势看,小麦受2013年最低收购价提高、消费进入旺季、市场粮源减少等因素影响,价格将保持上涨态势,但由于库存充足,且饲 料替代消费量减少,价格涨幅受限;2012/13年度我国稻谷供需趋向宽松,预计供大于需200亿斤左右,今年国内中晚稻价格将总体高开,随着新粮大量上 市,粳稻价格高开低走,局部跌幅较大,可能启动托市,中晚籼稻总体高开稳走,托市启动的可能性较小;预计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可能达到3900亿斤左 右,消费量3800亿斤左右,近期国内玉米价格仍将延续9月份以来的小幅走弱态势,但随着国家临储政策出台,经济形势好转,收购后期价格将逐渐回升;预计 2012年全国大豆产量270亿斤左右,比去年有所下降。

  生活成本上涨压缩农民获利空间

  沈贵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4.8个百分点,部分农产品(棉花、糖料以及生猪等)价格下行。原因各不 相同:粮价上涨主要受政策托市、成本增长与国际价格上涨传导的影响;棉价下跌主要是受国内外经济不景气、纺织生产低迷、国际棉花储备充足的影响;猪肉价格 同比下跌,主要是受产能过剩影响;牛肉价格同比涨幅扩大8个百分点,主要是供给不足。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2.3%,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3.3%,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率的下降,一方面意味着生产经营成本 快速上涨压缩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获利水平,另一方面意味着农产品价格仍然偏低,农业比较效益相对于其他行业差距仍然很大。

  综合考虑生产成本与比较效益、农民增收与社会可承受程度,农产品价格仍有适度上涨的空间。受托市政策支撑、成本上升推动及国际市场传导影响,明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上仍将保持温和上涨势头。

  警惕国际粮价上涨的炒作因素

  秦富(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所长)

  从国际看,今年6月份以来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但主要农产品及粮食供给实际上并没有大幅下降。如美国玉米单产下降,但种植面积增大,同时巴西大幅 增产预期;欧洲小麦产量占全球小麦总产量的20%,但没有明显受灾而大幅度减产的情况。因此,关于气候的影响,炒作因素大于实际减产的影响,操控的意愿大 于实际产量的变动,预计后期天气炒作因素退去,市场将回归理性,玉米、大豆价格会有所下跌。但由于需求增长,特别是加工领域生物燃料消耗,将推动全球粮价 高位波动。

  从国内看,供给方面,粮食的持续增产与脆弱的基础支撑共存,包括农业基础设施、水土资源条件、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科技支撑与转化等。需求方 面,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改善、消费结构升级,动物蛋白需求增长,对应的饲料需求增长。2011年1.9亿吨的玉米产量,用于饲料的就有1.1 亿吨。在2011年小麦替代玉米1400万吨的基础上,今年没有降低的趋势,初步估算在2000~2500万吨。这一方面会限制玉米价格的上升空间,另一 方面也可稳定小麦价格,最终有利于国内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平衡和种植面积的稳定。后期小麦、稻米价格会随着生产成本上涨而上升,也会随着最低收购价的提高而 水涨船高,但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玉米相对于小麦、稻米与国际市场的关联性较强,在秋粮增产、深加工限制政策和国家临储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同样是上涨趋 势但大幅波动的趋势难现;大豆因国内持续减产,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应未雨绸缪。

  主要农产品期货价格将有所上涨

  武拉平(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与2012年11月合约价格对比,2013年小麦价格走势较强,强麦价格到2013年1月时上涨2.71%,到年中将上涨11.38%,而早籼 稻和玉米的涨势较弱,早籼稻价格到2013年1月时上涨2.35%,年中时上涨4.27%,玉米价格到明年年初时略降0.51%,而到年中将上涨 4.50%。棉花价格2013年1月将上涨2.33%,达到19580元/吨,年中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

  食糖价格2013年年初和年中将分别比现在下降4.81%和5.85%。大豆价格相对稳定,豆油价格小幅上涨,但豆粕跌幅较大,2013年年初 和年中分别比目前下降4.34%和13.70%,菜籽油也出现明显下跌,2013年年初和年中分别比目前价格下降7.42%和6.79%。

  玉米价格将呈持续稳步上涨趋势

  侯晓华(吉林省农委市场处处长)

  吉林玉米价格支撑因素和抑制因素并存,持续稳步上涨是玉米价格变化的主趋势。支撑玉米价格上涨的因素:

  一是农资、劳动用工成本刚性上涨,加之吉林遭受多年不遇的病虫害和风灾,额外增加了农药及收割用工支出;

  二是近几年玉米市场销售价格都呈低开高走或高开高走趋势,晚卖的玉米价格高、收益好,致使多数农户对后期市场存在较强看涨预期,惜售待价心理很普遍;

  三是国际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预期产生影响。

  抑制玉米价格上涨的因素:

  一是预期增产(今年吉林的粮食产量预计为743亿斤,比去年增100多亿斤,其中玉米产量586亿斤)和国内库存充裕,市场供应形势有所好转;

  二是目前企业每生产1吨酒精亏损300元以上,生产1吨淀粉亏损200元以上,加工需求下降,加之生猪价格低迷,养殖户补栏不积极,饲料需求也偏弱;

  三是饲料企业普遍提高了小麦饲用比例,小麦替代玉米效应增强。

  预计吉林省新玉米开秤价应在每斤1.10元左右,后期玉米大量上市后,供应逐渐宽松,价格可能有所回落,但空间不会很大。由于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玉米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持续、稳步上涨是玉米价格变化的主要趋势。

  龙头企业对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举足轻重

  余涤非(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副总经理)

  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和农业发展的未来,市场预警工作在关注农户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主 体。龙头企业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对于提高农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比如,中农发集团从去年与广西自治区签署协议,为广 西的甘蔗和马铃薯生产者提供健康种苗,使甘蔗单产提高一倍,冬季马铃薯亩产达到2500公斤,超过两季水稻的收入,实现了钱粮双增,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 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业企业抗周期能力强的特点在当前形势下也为宏观经济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尽可能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跌的扩大化

  李国祥(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

  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整体涨幅回落,越来越多品种呈现出下跌态势,与我国宏观经济偏弱、气候条件整体有利、农产品供求关系相对宽松和农产品 价格波动周期性规律等因素有关。今年7月份虽然受到国际市场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和我国局部地区严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冲击,但是并没有改变我国农产品 价格涨幅回落的态势,表明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已经不再成为社会主流。从周期性波动阶段来看,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已经进入到由涨幅回落到趋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受到我国农产品产销组织发育滞后和其他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稳定的基础比较脆弱,加之消费者预算趋紧和食物替代弹性增 大,极有可能少数农产品的价格下跌相继传导到其他相关农产品,引发农产品价格整体下跌以及部分农产品价格跌幅不断扩大。考虑到农产品价格对我国农民增收的 作用以及对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和市场波动的影响,短期内农产品市场调控的主要目标应是尽可能地防止价格下跌品种的增多,下跌幅度扩大化,更要避免农产品价格 全面下跌,维护农产品市场正常秩序和稳定。为此,需要充分发挥好政策托市、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短期市场调控和加快产销组织培育以及积极运用国际国 内两个市场等政策措施。

  谨防明年春季因冬储少重现“白菜荒”

  许世卫(中国农科院信息所所长)

  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但个别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的现象依然突出,主要特征是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农产品,不同品种间的波动差异大、结构性“生产过剩和短缺”的矛盾突出,区域性“卖难和买贵”的现象时有发生。

  从后期走势看,受供给增长、周期性波动和政策性等因素共同影响,预计第4季度猪肉价格小幅回落;蔬菜价格近期明显下跌,尤其是多地大白菜价格降幅较大,后期重点是要鼓励经销商存储大白菜,谨防冬储大白菜过少而导致明年春季重现“白菜荒”。

  由于奶牛饲养成本增幅远大于牛奶收购价的涨幅,奶农盈利水平大幅下降,部分典型地区奶农有退出奶牛养殖行业的迹象。在明年世界可能进入“农业通 胀期”的大背景下,奶农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小,而乳品加工企业受生产成本增加、国外奶粉进口冲击等影响,提升原料奶收购价格的空间有限。因此未来几 个月至明年的奶业生产形势将更加趋于严峻。

  警惕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杨军(中科院地理所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受前期较高农产品价格影响,全球各国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较高,而明年全球经济增速不大,而且复苏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石油价格下跌,生物质能源发 展也趋于平缓甚至停滞,农产品需求总体不旺,明年农产品价格不会出现大涨,部分大宗农产品价格甚至相对于今年还将有所下降。玉米是否会成为第二个“大豆” 值得关注。

  目前阿根廷、巴西的玉米和大豆采用美国新技术的步伐加快,增产速度很快,阿根廷的玉米一旦突破检验壁垒,就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口到我国。如果我国 玉米价格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下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将面临进口及走私的冲击,形势较为严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均食物消费的总热量基本没变,但消费 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1995年之前,是用细粮替代粗粮;1995年之后,是用肉蛋奶替代主粮。

  目前我国食物消费结构相当于韩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日本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从日韩经验看,我国肉蛋奶消费还将较快增长。但我国农业生产面 临人口老龄化、农业副业化、非熟练工工资快速上涨等问题,农产品生产可能不再是我们的优势了,农业生产和组织方式变革值得关注,并将成为驱动我国未来农业 和农村政策变革的重要因素。另外,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重点可以适当调整,需要将重点放在保障口粮安全上。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