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集中论述,足见生态文明之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农业生产作为人类改造自然最基础的活动,与生态建设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分析农业生态影响:建设生态文明迫切要求发展现代农业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建设生态文明更应是题中之义。
1.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更需要生态环境的改善作支撑,把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基础上,朝着集约化与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2.建设生态文明是农业生产活动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从渔猎时代开始,经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人类对自然改造的能力越来越强,农业生产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是这种农业生产的价值取向是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农业发展模式,直接导致了能源过量消耗、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食物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压力加大。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应是平等的。
3.建设生态文明须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是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据2010年2月9日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总氮、总磷排放的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主要是施用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等造成的。我国农业在担负着保障13亿人口农产品供给的同时,也应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
4.建设生态文明符合世界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面对常规农业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和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反思和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其基本趋势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通过人的劳动和干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及其功能,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步优化,促进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认识农业生态内涵: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发展现代农业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内涵深化和行动体现。
1.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目标。从目标来看,现代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能持久地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从技术上看,能合理组织生产结构,实行多业配合,维护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使资源永续利用;从经济上看,现代农业又是技术和资金密集的体系,必须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无论是在目标上还是在内涵上,都与建设生态文明密切相关的。
2.以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体现了以人为本、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科学理念。一是农业装备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二是农业机械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真正实现舒适生产、快乐劳动、体面生活,健康生活。三是农业装备是从土地中解放农民的首要条件。
3.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体现了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属性。历史证明,有什么样的科技文明,就有什么样的时代。在目前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建设农业生态文明也必须借助于科技文明。就是以科技进步为核心,实现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注重现代科技的“生态化”发展趋势,即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总规律来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4.以现代经营形式和现代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体现了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农业产业化能较好地把种养殖、加工、流通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解放农村生产力,解决农民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越发达,为广大农民提供的服务范围就越广,农民增产增收的空间和可能性就越大。
5.以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体现了新时期农民主体地位的新要求。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让农民共享使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广泛运用农业科技成果,具备提升产业需要的能力,掌握推进经营方式转变的本领,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
走出农业生态困境:牢牢把握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统一
第一,树立理念: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树立生态理念至关重要。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开发利用资源与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现代农业就是高效生态农业,是绿色农业,是节约型农业和循环农业的观念。
第二,构建主体:培育新型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农民的素质决定了现代农业和农业生态文明的进程。要发展农村的生态经济,首要的问题是培养现代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习惯。从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习惯入手,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同时要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增强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竞争能力。
第三,转变方式: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开源与节流并举,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产出率。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资源基础;搞好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农业,缓解资源稀缺矛盾;搞好农业环境保护,为农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四,建立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制定和实施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质量安全标准,把农业标准化融入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提升农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二是积极支持和发展壮大农民营销组织、运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进一步疏通和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三是加大市场环境建设力度,促进农产品的自由流动;四是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加强市场供求的调研预测,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进入市场交易、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第五,强化支撑: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确保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同时把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到农业科技进步之中。
第六,完善保障:加强对现代农业的组织领导。建设生态文明是政府的重要公共职责。生态经济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农民本来收入较少,需要快速致富,因此,我们不能让农民承担过重的长期投资。况且,生态经济的外部性收益是广大的城市和整个国家的绿色环保,所以,党和政府应该对建设农业生态经济进行支持和推进。政府支持首先是政策上的扶持,主要是资金上的援助,其次是进行适当的生态补偿。比如,大力推广的沼气,加强农业物化投入的引导等,都需要政府的支持与保障,以维护农民的长效增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