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种子商品化程度提高 我国种业发展现难题

2013-02-02

  随着种子商品化程度提高,我国种业市场快速升值,已经从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近1000亿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种业50强企业经营额占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份额的30%以上,其中水稻、玉米种子市场份额超过50%。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对我国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3%,种业发展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连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认为,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种子,种业在农业中具有核心地位。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面积将更加难以保障,提高粮食自给率和农业生产效率75%~90%要依靠种子和生物技术。我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种业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但目前我国种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急需改善的难题。

  第一,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整体竞争力水平不高。目前,我国持证种子经营企业7000多家,种子零售商约18万个,但其中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的只用80多家,能够实现培育、繁殖新品种并商业推广的企业只有100余家左右。种子企业自身积累少,实力弱的现象较为明显。相对美国而言,其种子企业只有500家左右,企业实力较强,集中度较高。

  第二,种子企业品牌意识有待加强。虽然我国种子市场已经产生了许多如隆平高科、登海种业、敦煌种业等知名企业,但这些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还有待提高,还没有形成较高的品牌效应。种子产品“多乱杂”现象突出,种子数量多,但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的却寥寥无几,不仅让农户选种难,也让市场监管难上加难。

  第三,种子研发力量薄弱,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国内大多数种子企业没有品种研发的能力,即使有研发能力也存在投入不足、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但惩罚机制不健全、力度不够,致使企业研发新品种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公共科研机构虽有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却侧重于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成果,缺乏实践性,也难以与市场紧密结合。

  中投顾问发布的《农业行业投资情报分析及点评》指出,相对于国内种业企业而言,国外种子企业如孟都山、杜邦-先锋等具备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尤其在玉米种子研发上,外资种业已经占据我国10%的市场份额。外资种子企业不断加大在我国研发、销售等方面的市场布局,抢占大量优质资源,逐渐增强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对我国种子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种子企业应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注重品牌知名度的培养和提高,提高自身竞争力。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