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要用产业化思路发展都市农业

2013-02-06

  都市农业是以充分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是一种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产业,目的是为了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农业转型、增加农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繁荣乡村经济,是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有着广泛市场需求、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朝阳产业。

  重庆市发展都市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重庆是中国直辖市中行政辖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时,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农村地域广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高山峡谷自然景观奇特,人文风情独具魅力,给都市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重庆市发展都市农业具有以下得天独厚的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利于发展都市农业;丰富的农业资源便于开发都市农业;完善的交通网络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拉动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经营优势;宽松的政策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重庆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总体概况及特点

  重庆市都市农业发展起步于1996年农家乐的兴起。直辖以后,随着城市规模和城市化进程的逐年加快,城市扩张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因素和人与自然逐渐疏远所带来的人文心理因素,促使都市农业快速发展。重庆市都市农业依靠得天独厚的乡村自然景观和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接待能力和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发展势头良好,现已发展成都市农业景点(区)数7305个,4800户经营实体,全市农家乐已上万家,从业农民工6.4万人,年接待游客约2900万人次,总营业额近72亿元。从目前重庆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集群式发展迅速。全市所有区县或大或小都有一定规模的都市农业项目,农家乐由原来的单个叫卖发展成抱团经营,休闲农家由原来的星星点点发展成集群连片,有的区县发展趋势已经明显,示范作用突出,当地村民或经营、或保障、或服务,产业链逐步形成。

  (二)发展类别类型多。由原来只能提供游客吃饭的农家乐,发展成观光旅游、田园休闲、山地景观、民俗风情、景区依托、生态文化、农事体验、产业基地等多种类型,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三)投资主体多元化。由于都市农业市场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由原来的农民自筹资金到村镇集资开发,再到现在的乡镇企业家、工矿企业主、房地产开发商、外资企业等多元类投资开发经营。据统计,目前全市都市农业的投资构成中,农民家庭投资约占16%左右,民间私人资本和工商资本约占84%左右。

  (四)经营管理逐步规范。随着各级政府对发展都市农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区县因地制宜,出台了相应的支持发展都市农业的优惠政策,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加大了对经营服务水平、卫生和价格的管理,经营方式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重庆市发展都市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从重庆市都市农业发展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发展现状来看,远与北京、上海和江浙一带相比,近与相邻的四川、贵州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面临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发展层次较低,特色不够突出。重庆的都市农业现在还处于初级到中级的发展过渡阶段,经营主体是以当地农民为主,经营形式多数还停留在农家乐层次上,经营主体薄弱。(二)经营方式单一,综合开发利用欠缺。多数区县的都市农业经营方式千篇一律,在开发都市农业时均没有突出本区域的乡土人情特质,还停留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上,而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较少。(三)监督管理不到位,生态破坏较严重。重庆市的都市农业自主开发、无证经营的情况比较严重,缺乏规范性文件和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造成不同程度破坏的经营者制止不够、处理不力。(四)服务质量较差,食宿卫生有待提高。多数都市农业景点特别是以农家乐为主的经营点,一般都是农民利用自己的庭院、责任田或转包租赁的土地从事旅游接待活动,家庭成员就是服务人员,由于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基本没有接受过规范培训,没有旅游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缺乏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突出的重庆来说,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耕文化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发展都市农业能够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其它产业发展。都市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旅游产业转变的新尝试,具有很强的产业渗透性和互动性。(二)发展都市农业能使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可以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致富步伐。(三)发展都市农业能提升乡风文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都市农业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必将在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四)发展都市农业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有效保护农耕文化。发展都市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都要求交通、水电等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发展都市农业还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农耕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农耕文化是都市农业的宝贵资源,通过合理改造、适度开发和旅客参与农事活动,可以达到传承和保护的目的。

  努力把都市农业作为一大产业来抓

  就重庆而言,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建成投运和直辖后的城市化进程加快,重庆经济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再加上“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目标的提出,重庆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的时机已经成熟。

  建立一个高规格的协调小组。建议由市委或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市农委(确定为牵头单位)、市旅游局、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建委、市商委、市质监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具体协调处理涉及全市都市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编制一个高质量的发展规划。结合重庆都市农业发展实际,根据重庆大都市及其延伸地带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特点、风土人情、建设管理能力和市场需求,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合理布局,编制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开发建设。

  制发一个指导性很强的文件。建议以市政府名义制发《关于大力发展全市都市农业的意见》,明确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推进步骤、工作措施、配套政策、考核机制等,指导全市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

  出台一套完善的配套政策。首先在市级层面上,市委、市政府应出台符合重庆都市农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要不断总结发展都市农业出现的新问题,加强配套政策研究,进一步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实施标准等方面完善发展都市农业的配套措施,为推进都市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要有切实可行的宣传推介手段。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加强都市农业的宣传策划,通过促销会、说明会、洽谈会、各种节会等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新闻媒体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以及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都市农业经营者,要善于宣传自己的经营方式,宣传经营特点,主动与当地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接洽,积极筹办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活动,以赢得更广泛的市场和更多游客的青睐。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