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时节,走进滦南县倴城镇高标准温室大棚园区,在青翠欲滴的植株掩映下,一串串鲜红的草莓格外耀眼。
在阳光明媚的种植大棚园区,高温灯、捕虫板、滴灌、行车等设施一应俱全,走进大棚内,一串串鲜红的草莓格外耀眼。园区负责人王矗介绍,这座高标准温室大棚运用了现代远程监控记录系统和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有机农业生产设备建造而成。
王矗:“一个是节省土地了;咱们对棚内的空气会有一个净化的过程;滴灌里面出来的水都是纳米化以后的;生物有机肥主要是用深海鱼绞碎了以后,用200多种益生菌发酵以后,从最开始土壤的改良;还有就是根据不同阶段需要什么样的肥料,咱们就去供给给它。”
大棚设备通过对空气的净化及水质、土壤的改良调节,有效解决了农业污染,还显著提高了农产品档次,每亩收益8万多元,是普通大棚产值的2到3倍。
王矗:“无论是口感、品质、色泽上,评价很好!”
记者:“它上市后,和普通大棚的草莓价位差别在多少?”
王矗:“中等个头的同样品种的果,云南的是35块钱一斤,但是我这个大果的话是60块钱一斤。销路的话现在主要是走一个高端礼品,像唐山市内的一个超市,还有往北京走一部分。我现在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高科技带来了生产增效,土地流转政策则让周边村民集体参与到高科技农业生产中,共同增收致富。
正在操控设备对草莓喷施有机肥的倴城镇周官寨村民张存梦告诉记者,年初镇里承包了她家的2亩地建大棚,自己现在既是地主也是工人,在收着土地租金的同时,还在这里实现了就业。
记者:“通过土地流转,这两亩地你一年收入多少钱?”
张存梦:“2460一亩!”
记者:“这两亩地就是?”
张存梦:“4920!”
记者:“在流转之前,自己种这两亩地收入是个什么状况? ”
张存梦:“两亩地(年)收入2000多块钱呗!”
记者:“你在这上班,一个月多少钱?”
张存梦:“1800!”
记者:“1800,你一年在这就是?”
张存梦:“就是多收入20000多块钱!比自个种着这地收入还多还轻巧。”
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已经承包了倴城镇3个村庄的1050亩土地,200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