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陈章良(中国经济网记者欧阳梦云/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 (记者王晋) 新世纪以来,连续十个中央一号文件给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巨大保障,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农村的好形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进”的亮点。 “十年增”是否可期?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认为,“十连增”仍然可期。原因在于我国的耕地面积保住了18亿亩红线,去年达到18.2 亿亩,很多地方通过土地整理,比如黑龙江省,达到了增地增产增收的效果;第二个原因是科技力量使提高单产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只要国家不断出台好政策, 提高粮食收购价,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将能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
陈章良委员曾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对“三农”问题研究多年。他有三个盼望,“我国农业基础还很薄弱,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难点在于三农,我的第一个盼望是新一届领导集 体继续高度重视三农,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保持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减;我的第二个盼望是进一步提高对三农的支持力度。WTO《农业协议》允许在 “黄箱”规则实施承诺方面有一定弹性和灵活性,美国对农业的政府补贴已顶到WTO“黄箱”规则的最顶端,中国还不到10%,养一头奶牛在欧洲补贴能达到 1000欧元,希望我国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资,让农民更有积极性;我的第三个盼望是农产品的价格不要大起大落,现在,猪肉价格稍高一点,群众就反映强烈,有些地方就出手干预。其实,养殖户能得到的钱并不多,肉价一跌,农民都不愿养猪,我国还要大量进口猪肉。适当地提高一点农产品价格,对农民是有好处的,农业稳,天下安。”
委员小资料:
陈章良,福建福清人,无党派。我国著名的热带生物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2007年12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