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产业化的中国现代农业改革的方向已明,但顶层究竟该如何设计?到底该摸着怎样的石头趟过改革之河?最新出版的《改革方法论:海南农垦改革风云录》,详述了海南农垦如何穿越沼泽走向产业化成功的历程,无疑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海南农垦,这个诞生于1952年1月、承担着“对内保障”的特殊历史使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曾是一个庞大的“政府-企业综合体”,中国第三大垦区,土地面积1282万亩,占海南省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105万人,占全省八分之一。在“冷战”年代,它担负着以集约化的生产突破超级大国对我国橡胶资源战略封锁的历史使命。在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后,虽然继续有着中央和海南省的共同关心,但盛极而衰似乎已是无法逃脱的无奈命运,于是在改革浪潮中逐渐被人们淡忘。而故事的精彩之处却正从此开始:海南农垦恰在人们的淡忘中实现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在从2007年到现在的短短5年多时间内,海南农垦已蜕变成拥有一家上市公司,以天然橡胶为主,农、工、商综合经营,兼具教育、卫生、公安、民政等社会职能的特大型企业群体。2011年,其核心企业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市,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股。
在改革之前,海南农垦这个“政府-企业综合体”确实很纠结,在体制上,是“部省共管”,农业部管生产,海南管人事,结果造成了“海南管不了,中央管不到”,成了“独立王国”;在运行上,又是“四不像”,“像企业还要办社会,像政府还要纳税,像军队又没有经费,像农民又有工会。”对此,国务院海南农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曾说:“政府办企业,是为企业戴上手铐;企业办社会,又为企业戴上脚僚”。
海南农垦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现任山西省副省长、曾任海南农垦总局局长、党委书记的王一新。这位出自中海油的企业家,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借鉴工业化理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政企分开、社企分开,全面推行橡胶园的家庭长期承包制度;剥离橡胶核心资产组成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公司上市,实现了由资源生产型企业向资源控制型企业转变;立足资源专业化分类和专业化分工,组建多家专业化公司,多元化投资,实现海南农垦经济多元化增长;推行农场属地化管理,“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
海南农垦的改革,现在还只能说迎来了新生,还难言卓越。王一新就说,海南农垦还有五个突出的问题令人“苦恼”:一是如何培养和塑造海南农垦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如何破解海南农垦人才的困局;三是关于农垦改革的节奏、速度的问题;四是如何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认识海南农垦的资源,如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运作海南农垦的资源;五是海南农垦如何进一步走出封闭状态,实现“三融入”的问题。
海南农垦是在借鉴已经成熟的工业化理念来改造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事实上的“老路新辙”,使得海南农垦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比中海油这样的大型国企的改制更加复杂,也更加艰难。正如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改革方法论:海南农垦改革风云录》序言中说的那样,如果把“海垦新生”放在中国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既是延续30多年的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改革走向未来的一种新尝试。海垦决策人在改革实践过程中所探索的方法论和路径,可在一个更大的范畴内为人们提供新的战略思考。吴晓波从改革的启动、改革的推进、成果的巩固三个方面将海垦改革的方法论和路径总结成了九点改革经验:
改革启动期的三个“老法宝”:其一,决策者在改革启动之前,先要落实民生工程,解决用水、用电、道路及住房等滞拖多年的遗留问题;其二,在启动时期的改革项目设计中,海垦决策者的做法是“做加法,做增量,不做减法”;其三,对干部队伍,从解放思想入手,通过分阶段、有步骤的培训,逐渐形成改革的共识。改革推进期的三个“快字诀”:其一,借力大环境,全力快速穿越“沼泽地”;其二,“方向是刚的,方法是柔的”;其三,诱导式前行与“快刀斩”。确保改革成功的三个“辩证法”:其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法;其二,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的辩证法;其三,决策者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辩证法。
实行农业产业化、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能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历史性难题,有效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有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有效推动工农互动、城乡互促,所以很多地方为此已经探索很久了。但是,一些先行先试的地方,却又带头走入了误区,或者以产业化为名强行收回或者流转农民的承包地,激化了社会矛盾;或者盲目讲场面,图虚名,一哄而上纷纷搞“万亩果”、“万亩藕”、“万亩茶”、“万亩鱼”等工程,甚至不停折腾,劳民伤财;或者重行政干预轻市场建设,号召鼓励农民“产业化”种植,可到销售的时候却没有了办法,只能睁眼看着烂在田里,变成了“惨业化”。
改革之路就像大海航行,表面有风有浪,下面暗流汹涌。而海南农垦是个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国家级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造工程,在中国的企业改革史上,这是个少见的案例。《改革方法论:海南农垦改革风云录》通过第一手资料,勾勒出海南农垦由一个“危机四伏、濒临绝境”的“小社会”,脱胎换骨,成为一家现代农垦集团的波澜壮阔的整个改革历程,刚好为我们研究我国现代农业改革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特别是其“工业化改造”的思路,垂直一体化、合同一体化、家庭农场一体化等多种模式,还有“机遇胜于能力,节奏优于速度,利益先于分歧”、“改革是红利,发展是硬道理,民生是落脚点”等告诫,都为我国下一步的农业产业化改革提示了某种参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