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俯身问农情 倾心解民忧——农业部2013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综述

2013-04-04

  正月十六,农历新年的余韵尚未消退,迎着早春的气息,108名机关干部出发了;从冰天雪地的北国黑龙江,到春意盎然的南国广东;怀揣着对“三农”事业的痴情,牢记着农业部党组的嘱托,充溢着亲近土地的渴望。

  这是一次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举措,一场机关干部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的接续行动,一番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作风上深入群众、在行动上服务群众的再次检阅!

先下田头再回案头,做出决策更有准头

  2月21日上午9时整,农业部综合大楼四层会议室内,2013年“百乡万户调查”动员培训会正式开始,台上讲得入情入理,台下听得津津有味,记事本上笔走如飞。

  台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娓娓而谈:“百乡万户调查活动是部党组抓的一件大事,是当前机关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三农’工作者就是要从农民群众的实践中获得真知,到基层去寻找真经;要先下田头再回案头,做出的决策才更有准头。”

  今年是农业部连续开展“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的第三个年头。2011年、2012年,农业部曾两次组织开展这项活动,共派出236名机关干部,走访698个乡镇、17270个农户,召开座谈会1490次,访谈农民3.1万人次,调查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肯定和农民群众热烈欢迎。

  “百乡万户调查为什么要坚持下去?就是因为形势在不断变化,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需要有新的办法。如何利用好这一个月的时间,我希望大家做到‘有好的态度、好的方法、好的形象、好的成果’。”韩长赋对今年的调查活动提出了严格要求:务必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机关作风转变这条主线,突出“为民务实清廉”这个主题,继续保持和发扬农业部门艰苦奋斗、服务“三农”、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良好作风。

  “各调查组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研,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多看、多听、多问、多思考,发现和总结一批基层成功经验和做法,为指导面上工作和研究问题提供借鉴参考。”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结合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勉励调查组成员珍惜此次下基层调查研究的机会,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百乡万户调查”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司长曾一春说,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我们的机关干部奔向田野,俯下身子,甘当农民的学生,这是十分有意义的行动。“作为机关干部,如果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对待工作只是浮光掠影、擦肩而过,为群众服务就缺失了准头,很难做到让群众满意。”

  行前培训是今年新增的一个重要环节,两天时间里,农业部农研中心主任宋洪远、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王乐君、种植业司副调研员杜建斌和中央党校教授罗平汉,分别围绕“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形势”、“基层调研经验与方法”、“基层调研体会”、“农村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等内容进行了培训讲解。

  部党组的殷殷期望,专家、同事的加油鼓劲,如淙淙小溪,流进每一位调查组成员的心田,时刻警醒和激励他们不辱使命,用行动践行服务和效力“三农”的誓言。

  激荡着已经吹响的行动号角,调查组只争朝夕,一场大范围的“三农”调查实践活动,迅即在广袤的农村大地铺开。一个月时间里,27个调查组深入全国27个省(区、市)乡村一线,活跃在田间地头,共走访284个乡(镇)、5284个农户,召开座谈会523次,访谈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6681人次,撰写调研信息160期,形成调研报告、专题报告63份,调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从推动春耕春管入手,全面了解农村新情况新问题

  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种。当前正值春季农业生产关键时节,从南到北春耕春管工作渐次展开,田间地头农机轰鸣,热火朝天。

  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春耕备耕、动物防疫、农民增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等具体情况,同时促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帮助基层和农民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是调查组肩负的使命。

  农时不等人。调查组甫一抵达调查地点,顾不得舟车劳顿,去掉一切繁文缛节,立即投入工作,从推动当地春耕备耕和加强春管工作入手,单刀直入说重点、问难点、解疑点。

  2月27日早上8点,吉林调查组踏着皑皑白雪、顶着凛冽寒风,来到前郭县吉拉吐乡进村入户调查。种粮大户李海说:“现在种粮国家有补贴,农机作业面越来越广,农民种地效益越来越好,去年我家收入30多万元哩。”整个一天下来,调查组钻大棚、进农户,问收入、算效益,看生产、帮劳动。临走时,农民拉着调查组成员的手说:“真是没想到,这大冷的天儿,你们还来到乡下,这样实心眼儿的干部还真少见。”

  黑龙江调查组针对去年秋冬以来低温多雨、水稻种子含水量高、种子发芽率低、发芽势弱的情况,组织召开东北地区水稻种子形势分析会,提出春季播种指导意见。广东调查组组织举办“春耕科技服务现场会”,手把手教群众辨别真假肥料,指导科学测土配方。

  抗旱促春管是每年农业生产中少不了的一环。针对云南、山西、贵州和四川等地出现的较重旱情,调查组深入灾情一线实地查看,与农民一起想办法,共渡难关。

  3月11日,山西调查组来到闻喜县桐城镇赵家岭,发现麦田干土层已达8~15厘米。为比较不同抗旱措施的实际效果,调查组又先后走访了郭家庄镇和后宫乡,发现同样处于旱区,由于这两个乡镇抗旱技术措施到位,小麦长势就不一样。“这么好的抗旱技术,为什么不大面积应用?”调查组打破沙锅问到底。在调查摸清有3个阻碍因素后,调查组及时向省市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调查组每位成员都随身携带一本《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明手册》,每到一处,总是走进田间地头,宣讲政策,释疑解惑,了解落实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和完善办法,推动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到基层、兑现到农户。

  在江西省兴国县高兴乡、长冈乡等地,农户对农业保险、土地确权、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存在一些疑问,调查组耐心地予以一一解答,一遍不行讲两遍、三遍,直到农民听得进、听得懂,农民纷纷表示“听你们一讲,眼前就豁亮了”。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调研中,调查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轻车简从,真正把功夫下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展现了农业部机关干部的良好作风,得到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认可。一位村支书在来信中质朴地写道:“农业部派出的调查组是俺们的贴心人,希望每年都能接待这样的干部。”

直面热点难点,从农民群众的实践中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

  土地流转如何规范推进?老龄化农村谁来种田?工商资本投身现代农业存在哪些问题……调查组直面当前“三农”工作热点、难点,从农民群众的实践中努力寻找问题答案,从基层先行先试的探索中总结经验得失。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山东、河南、广西、新疆等调查组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围绕土地确权登记和有序流转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难点,深入解剖麻雀,既不回避矛盾,又不求全责备,实事求是地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比如,对广西区政府出台的“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以奖代补扶持政策,调查组既充分认识它的好处,认为值得研究推广;同时又站在农民的立场,中肯地提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

  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后谁来种田?这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且各地情况不一,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包治百病”。安徽、河北等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时刻注意发现破解这一问题的良方。安徽郎溪县创新推出的“四代一管”模式,即代育秧、代耕作、代机插、代机收和田间全程管理,亩均节约成本120元,亩均增产40公斤以上,受到农民普遍欢迎。调查组兴奋得连夜报回简报《农民外出务工“四代一管”来种田》,推介“郎溪经验”,得到农业部领导的肯定。

  湖南调查组在重点调研工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存在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后,一针见血地建议,尽快研究出台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目录指南,农业部门应对投资项目方案进行备案并监管运行过程,引导工商资本理性投入。

  在紧张的调研过程中,调查组始终充满激情和敏感,对各地在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农村改革等方面创造的好经验和做法,总是“刨根问底”。

  针对宁夏中宁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县管乡用”的改革探索,调查组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直陈利弊,“利”在清理整顿了事业机构和人员编制,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弊”在管理体制不顺,开展工作举步维艰。调查组的这种“直率”,对当地政府触动很大。

  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如何兼顾“米袋子”抓好“菜篮子”,是关乎百姓民生的一件大事。江苏调查组细细梳理和剖析“菜篮子”建设的“常熟样板”,及时向部里报回第一手信息,对其他地区极具启发和借鉴意义。

  陕西、海南、内蒙古等调查组深入走访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家庭牧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与他们一起分析难点、研究突破点,倾听建议和呼声,呼吁政府尽快制定出台对家庭农牧场的鼓励扶持政策,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强烈共鸣。

  各调查组结合本司局、本单位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有质量、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指导面上工作提供借鉴,是今年活动的一项崭新课题。27个调查组设计了特点鲜明、针对性强的调研主题,如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城镇化与农村土地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一村一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等。

  调查组既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了解面上整体情况,又走村串户,经常不打招呼随机访谈,聆听普通百姓的实在话、牢骚话,点面结合“抓活鱼”,力图把准脉、把实脉。

  翻看调查组形成的一篇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鲜明”的调研报告,里面既凝聚着对“三农”工作的思考,也饱含着对基层“三农”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深情。调查组一位成员说:“我们按照部党组的要求,严标准、高质量完成好调研报告,避免浅尝辄止,努力做到语当其时、策当其用,有助于领导决策和推动业务工作。”

  磨炼意志、锤炼能力是调查活动的重要目的。尤其是今年,部农业部党组深思熟虑,从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战略高度出发,优先选派近两年未参加过下基层实践锻炼的干部和青年干部,其中40岁以下青年干部达到66名,他们既是调查活动的主力军,也是今后部机关“三农”工作的生力军。

  一个月的基层摸爬滚打,他们的脸黑了、腰瘦了,但工作劲头更足了、方向更明确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比如围绕种粮问题,河北调查组深入分析“种粮不赚钱,农民为何还要种?”,浙江调查组研究“如何化解稳粮与增收矛盾”,重庆调查组认为“解决谁来种地的关键是提高种粮效益”,江西调查组思考“如何让政策性农业保险‘叫好又叫座’?”,几个组调查角度不同,分析问题各有侧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把农民当兄弟,把自己当农民,真心实意办实事、解难题

  视农民如亲戚,为他们多办实事、好事;把农民当兄弟,家长里短,不藏不掖。

  这是调查组共同的追求和心愿,因为每位成员心中时刻铭记着部党组的嘱托:“对于基层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能解决的要立竿见影。一时难以解决的可以向部里反映,也可以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要让基层看到我们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的,调查组到下面是真心实意解决问题的。”

  云南调查组针对龙陵县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症结”,主动当“媒人”,促成龙陵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姻”,双方将在产业规划、产品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针对重庆市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税务登记类型不规范的弊端,调查组及时建议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各级税务部门,将股份合作社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以减轻合作社税收负担,受到农户和农业主管部门的肯定;青海调查组推动牧区村级防疫员和草原管护员落实“一人双岗”,村级防疫员工资从每年2900元提高到17300元。

  调查组用心倾听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把自己当成“农民”,急农民所急,忧农民所忧。

  内蒙古调查组走访托克托县奶农后,面对奶农遭遇的不公,感同身受,及时报回简报《托克托县奶农的心病与期盼》,广东调查组报回《惠州基层干部群众有“十盼”》、河北调查组报回《种粮大户的愁心事》等简报,字字见真情,引起农业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调查组不仅与农业企业、地方政府分享产业发展和转型的思路,为农民群众解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难题,还根据调查组成员自身业务特点,为农民提供各类亟需的农业科技知识、病虫害防控技术、种植养殖技术等,提升他们的科技应用能力。

  新疆调查组针对阜康市开展“三品一标”申报和管理的需求,主动组织专家作专题辅导讲座;湖北调查组坚持“科技育农、送书进村”,共向新洲、宜都等4个县区6个乡镇11个村赠送柑橘、茶叶、食用菌、养殖等实用技术光盘、图书212套,受到农民追捧。

  为农民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种意识已经融入调查组每一位成员的血液。正如一位成员所说:“为农民办实事没有大小之分,唯有用百分之百努力去办好。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干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农民而言,那可能就是一件天大的事。”

乡村是上不完的大课堂,“走出去”问需于民、豁然开朗

  “平时在机关看信息、读报纸,‘读’到的问题和在乡镇站所、农民家里以及田间地头看到、听到、摸到、问到的问题,感受大不一样。真正要了解实际情况,‘走出去’比‘请进来’效果要好得多。‘请进来’是半信半疑,‘走出去’是豁然开朗。”山东调查组组长、办公厅副巡视员雷刘功的一番话,说出了108位成员共同的心声。

  找到了经验,看到了变化,发现了亮点,遇到了难点,收获了财富。调查组从基层实践中进一步认识了国情、农情,从农民的期盼中看到了农业农村发展的艰辛,从点滴变化中看清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

  过去常坐在家里“憋思路”,找几个人“凑点子”,难免脱离实际。这次调研使我们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理性认识的基础更扎实、更可靠。四川调查组组长、种植业管理司巡视员曾衍德说,只有“问需于民”,准确把握农民群众的需要和期盼,制定的政策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调查活动之所以深受基层和农牧民欢迎,是因为我们也是国家机关里的‘农牧民’,只要深入下去,农牧民很愿意和我们交心。”内蒙古调查组组长、畜牧业司副司长杨振海说,“基层生动、丰富、鲜活的实践犹如源头活水,办公室里苦思冥想的难题在这里都有破解之道。”

  走进农家院落,才能听到农民心声;深入田间地头,才能发现实际问题;贴近农民群众,才能找到解决办法;了解农村实际,才能把握工作方向。一个月时间,调查组里的年轻人成长了、成熟了。

  江西调查组成员、国际合作司“80后”姜小若是第一次参加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以前,她从未有过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经历,也从未有过在农村生活工作的体验。这次调研,她学会了站在农民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学会了如何结合自身业务有针对性的调研并形成报告。

  福建调查组成员、兽医局“80后”林湛椰自认为在“三农”方面不算是“菜鸟”,但“真到了田头,才发现自己其实懂得太少”。这次下乡,给他这个农学科班出身,但却从小没干过农活的年轻人补上了鲜活的一堂课。他感慨地说:“到了基层,我才明白,政策合不合适,农民和基层干部最有发言权。咱们在制定政策时应为基层更多地预留一些接口和空间。”

  广东调查组成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马常宝是第二次参加调查活动的“老兵”,依旧有许多新的感悟。“乡村是上不完的大课堂。从案头到田头,是空间的跨越,更是角色的转变。”他说,每到农户家中,老乡都是冲茶递水、热情招呼,农民的简单和质朴,深深地感染我,会情不自禁地让我改变态度,主动走进农民的内心去感受冷暖,了解他们的所需;激励鞭策我努力工作,用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农民最朴实的愿望。

  “调查研究是决策之源、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不可不察,不可不为,不可不精通。”韩长赋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总结交流会上如是谆谆告诫。透过这句用心良苦的话语,我们已感受到,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深入基层一线、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正在农业部机关蔚然成风。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