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广西刘一良的蘑菇“定律”

2013-04-11

  阳春时节,鸟语花香,生机盎然。3月29日上午,位于防城港市防城区防城镇城东村的民富食用菌生产基地内,刘一良带着几个工人刚采摘了几大筐凤尾菇和袖珍菇,准备送到市场上去卖。

  80后的刘一良,今年刚好30岁。农村家庭出生的刘一良从小就对农业方面的技术饶有兴趣,那年高考,电子信息专业炙手可热,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项冷门专业——特种植物种植。

  2006年大学毕业后,刘一良进入桂林的八桂田园工作,成了一名普通的培育工人。几年下来,热爱种植的他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外面打工总不是事,有技术了,就想自己回家乡做。”2009年底回家过春节,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刘一良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本土比较熟悉,成本又低。”刘一良认为,防城港昼夜温差大,又是甘蔗生产地,甘蔗废料充足,非常适合蘑菇的培育。这些优势更是坚定了他的自主创业信心。

  于是,找地皮、筹集资金、搭棚、买设备、进料、请工人……2010年初,在紧张的筹备和农村经济扶贫开发政策的支持下,刘一良拥有了自己的生产种植基地。

  自身有技术,做起来便得心应手。一年10万包左右,一包平均生产1公斤,1公斤以8-10元的批发价卖给周边的市场,年底一盘算,除去成本,8亩地竟然有了近20万元的收入。这无疑给了刘一良更大的信心和鼓励。

  将拌好料的甘蔗渣装袋、压缩、高温消毒、接种、上架、养菌、收菇,刘一良熟练地介绍着种植蘑菇的过程。“需要注意的一个是发酵的火候,一个是接种的速度,最重要的一个是消毒。”刘一良说,种蘑菇,说难也不难,可说容易也不容易。“这个也是看季节的,季节变化的时候产量就高,好的时候每公斤可以卖到20元。”刘一良说,平均两个月收一次菇,一个月平均有两万元的收入。

  “我现在用的是半自动装料机,效率太低了,准备换一个全自动的机器,省时、省力、又省成本。下一步我也打算再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一些菌类品种,再培育一部分木耳和灵芝,让全市人民都吃到我种的蘑菇。”说起自己的计划,刘一良信心满满。

  “种蘑菇最重要的就是细致和耐心,我觉得这就像我们做人和干事业一样,都需要细致和耐心。”刘一良说,这些年种蘑菇,他用自己的蘑菇“定律”种出了自己的人生。

  2012年,刘一良获得了“广西食用菌种植标兵”荣誉称号。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