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我国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3-06-16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提升很快,产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畜牧业生产经营、生产指挥调度、质量安全监管等信息化建设中均有所突破,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保障肉蛋奶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畜牧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发展。畜禽养殖环境监控、饲料自动给喂、育种繁育、疾病诊断与防控、养殖场管理、质量追溯管理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一些畜牧业龙头企业及大型养殖场逐步推广运用。

  畜牧业生产指挥调度信息化水平提升。完善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生产监测预警系统,农业部畜牧业司2008年启动实施了“百场(厂)千村万户”建设计划,对主要畜禽品种生产情况开展定点跟踪监测。目前,监测范围已覆盖760个监测县、5800个村、1.4万养殖场户、480个集贸市场、1.3万奶站、265个工业饲料生产企业、1600个重点养殖和加工企业等,实现了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肉羊6大品种全覆盖,形成了涵盖监测村、养殖户、集贸市场、奶站、企业、种畜禽场在内的完整体系,建立了畜牧业生产监测系统、手机数据采集上报系统、智能数据分析系统、畜牧业灾情调度评估系统等软件平台。

  建立了全国标准化示范场信息管理系统。2010年以来,农业部共创建了3178个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为加强示范场信息管理,目前已完成全国标准化示范场信息管理系统框架设计等前期工作,建立了覆盖100个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生产信息手机采集上报系统。

  初步建立了全国种畜禽许可管理系统框架。种畜禽场管理系统目前已完成第一期建设,即国家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已在全国试运行,截至2012年底,共记录种畜禽场18053个,实现了许可信息的录入、查询,正在向实现全国统一的实时许可建设目标推进。

  健全草原生产生态监测预警系统。初步搭建了全国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信息平台,全国草原监测地面调查数据网络报送管理系统监测范围覆盖全国400多个县。初步搭建全国草原防火和鼠虫生物灾害防控信息平台,建立了农业部草原防火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草原防火值班信息传送、卫星监测热点反馈、防扑火物资储备信息调度等功能;草原生物灾害监测与治理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在全国600多个县及其地、省运行,同时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基于3S技术的监测预警示范。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日益完善。完善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2006年以来,先后建设了饲料监测工作平台网站和饲料监测结果上报系统。建设饲料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多数大型饲料生产企业自行研发或购置饲料生产过程控制软件系统,部分企业采用条码技术对产品销售进行信息跟踪。

  畜牧业资源保护利用信息化开始起步,建立和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目前,已建立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肉牛遗传评估信息平台已完成框架设计。截至2012年,在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注册的猪育种企业达241家,累计收到种猪登记619万条,生长测定记录111万条;全国共有22个测定中心,每年测定奶牛40多万头,参测牛场1000多个。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