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渔业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对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渔业发展和现代渔业建设高度重视。今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海洋渔业发展战略问题。3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发出的指导海洋渔业发展的文件。这次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以现代渔业建设为主题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也是在我国由渔业大国向现代渔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发11号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各项工作。刚才,福建、山东、湖北三省政府负责同志介绍了各自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同志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现代渔业建设进行了安排,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渔业发展巨大成就,深刻认识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和重要增长点。2012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907万吨,是1978年的11倍,连续23年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水产品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为城乡居民膳食营养提供了三分之一的优质动物蛋白。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由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的重大转变。我国远洋渔业从无到有,目前已成为世界主要的远洋渔业国家之一。渔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有力保障了水产品供应,促进了农民和渔民增收,而且在推动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和农产品贸易、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渔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一是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居高不下,对资源破坏强度大的作业方式和违规网具占有较高比重,近海捕捞量远远超过可捕捞量,一些地方已经无鱼可捕。二是水域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水域环境污染加剧,海洋赤潮等灾害发生频繁;拦河筑坝、围填海等工程建设增多,水域滩涂不断被挤占,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三是渔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渔港渔政、标准化养殖池塘等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渔船等装备老旧小、能耗高的问题相当普遍,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渔业安全事故多发。四是渔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阶段。近年来,燃油价格、人工费用、渔船价格和物流成本等快速上涨,渔业生产经营成本步入上升通道。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台风、风暴潮等灾害频发重发,渔业生产风险明显加大。五是远洋渔业发展空间受限。国际上渔业资源争夺和渔业利益冲突加剧,渔业资源丰富国家对外来捕捞的管理日益严格;海洋权益斗争复杂,周边国家侵扰、抓扣、抢劫我国渔船事件不断发生,迫我退出传统渔场的压力加大。同时,渔民存在着捕捞行为不规范、违规捕捞等问题,改善和加强渔业管理的任务也十分繁重。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现代渔业建设,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这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途径。我国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紧缺,满足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必须树立大资源、大食物理念,广开门路、广辟来源。我国水域辽阔,渔业资源总体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可以提高水产品供给能力,满足国民对优质动物蛋白的需求,夯实国家食物安全的基础。其次,这是促进农民渔民就业增收的有效手段。渔业是农业中比较效益高的产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通过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可以提高渔业的就业容量和综合效益,有力带动农民渔民持续增收,促进渔区经济社会发展。第三,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渔业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加快现代渔业建设,不仅有利渔民,还可以提高渔业技术装备水平,有力地带动船舶及装备设计制造、水产品冷藏加工和物流、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第四,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水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通过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作出贡献。第五,这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海洋渔船作业和渔政巡航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远洋渔业有利于我国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现代渔业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我国海洋渔船作业、渔政巡航和远洋渔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保障我国的整体利益。
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再创我国渔业发展新辉煌。
二、准确把握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攻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历史阶段,是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现代渔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推进步伐,努力使之走在农业现代化的前列。
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坚持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的方针,以建设现代渔业强国为目标,以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持续较快增收为首要任务,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健全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和经营机制,提高水域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要针对渔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明确主攻方向。一是严格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渔业是资源型产业。要像严格保护耕地一样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渔业资源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淡水渔业要坚持以养为主,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海洋渔业要坚持控制近海、拓展外海、发展远洋,尽快改变近海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的状况。二是大力推动渔业发展方式转变。
现代渔业是资本、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要坚持不懈地用现代物质条件、科学技术改造渔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经营形式推进渔业,用新型经营主体、现代科学管理提升渔业,使渔业发展真正转入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实现渔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三是建立健全现代渔业建设保障机制。既要重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运用市场的强大力量,吸引各类要素向渔业集聚,又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强引导、支持和管理,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双手并举”、“双轮驱动”推进现代渔业建设。
三、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渔业发展的内在活力
渔民和渔业企业是渔业生产的主体。加快现代渔业建设,关键是要调动渔民和渔业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过去几十年渔业的大发展得益于改革。1985年,我们率先全部放开水产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这不仅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渔业发展的突飞猛进,而且开启了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大门,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试验、示范的作用。现在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同样需要深化改革,创新渔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渔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渔业生产力。
一要稳定和完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我国实行的是以水域、滩涂使用和捕捞许可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基本经营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渔业生产特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要研究完善养殖权、捕捞权制度的办法,保障渔业生产者依法享有长期而稳定的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大力发展渔业合作社,鼓励渔民以入股、租赁、合伙等多种形式发展联合经营或组建渔业企业,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
二要大力培育壮大渔业龙头企业。提高我国渔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特别是海洋渔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创建渔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及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现代渔业建设。
三要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要推动水产品养殖、捕捞、加工、物流业的相互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体系和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发展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鼓励渔民、渔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加工流通企业等开展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有效的对接。鼓励各类组织开展渔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服务,全面提高渔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进程
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政府责无旁贷。要厘清各级政府在现代渔业建设中的职责界限,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把不该管的彻底放出去,放手让市场、渔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去做,同时做好监管和指导,做到放而不乱;把该管的坚决管起来,并切实管好、管出成效,促进渔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道路。
第一,落实和完善渔业扶持政策。国务院近期出台了很多支持现代渔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各级政府要把现代渔业建设作为财政投入重点,落实渔业油价补贴、渔机补贴等政策措施,保障渔政、资源调查、品种资源保护、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远洋渔业探捕等投入,将渔业纳入农业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范围。健全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渔业生产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信贷支持;探索养殖权和捕捞权证抵押质押及流转方式,促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渔业投融资格局。加快推进渔船升级改造和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支持建立渔业保险制度,推动渔业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支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发展渔业商业保险,积极开展海水养殖保险,健全稳定的渔业风险保障机制。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丰富和完善现代渔业支持政策体系。
第二,支持渔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要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渔业的支持,加强渔业安全装备、质量监测体系和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这里,我要重点强调一下渔港建设问题。渔港是渔业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渔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目前我国渔港建设滞后问题突出,数量不足、建设标准偏低、防灾减灾能力弱。各级政府要科学规划、完善布局,多方筹资、加快建设,尽快形成渔港防灾减灾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所有海洋渔船都能进港安全避风。针对制约渔业发展的科技瓶颈,支持科研机构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强联合协作,开展科技攻关,力争掌握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加强渔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三,强化渔业生态养护举措。既要做好减法,又要做好加法,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实施重点水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投入品管理,减少养殖污染。坚持休渔禁渔制度,完善捕捞业准入制度,逐步减轻近海捕捞强度,促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强化增殖放流、建设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加强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建立健全渔业生态补偿机制。调整完善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政策,专项用于渔业资源养护。抓紧启动渔业资源调查,摸清家底,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共同建设水域生态文明。
第四,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受水域污染加剧、水生动物疫病多发、生产经营者诚信缺失等因素的影响,水产品特别是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着不少隐患和风险,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切实把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立生产经营者首负责任制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认真履行政府监管职责,推进社会协同共治,确保让消费者吃上健康营养、质量安全的放心水产品。
第五,着力保障改善渔业民生。我国渔业人口接近2100万,从业人员超过1400万。建设现代渔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渔民就业增收,保障和改善渔民生计。要加快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力争三年内全部完成,中央财政已经安排了补贴资金,各地要解决建设用地、配套资金、户籍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加强渔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好饮水安全、用电、道路等问题,加快发展渔区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促进新渔村建设和小城镇发展。扎实推进“平安渔业”建设,落实好海难救助、休渔禁渔期生活补助、渔业水域滩涂征收征用补偿安置等政策,帮助困难渔民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第六,积极推动渔业“走出去”。要深化渔业多双边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渔业条约、协定和标准规范制订,为渔业“走出去”创造条件。发展远洋渔业,是渔业“走出去”的重点。要建立健全与国际渔业管理规则相适应的远洋渔业管理制度,支持企业发展远洋捕捞和养殖,建设多功能海外渔业综合开发基地。加强涉外渔业生产管理,引导渔民和渔业企业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条约,妥善处理渔业涉外纠纷。
第七,加强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设现代渔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各地要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明确本地现代渔业建设的重点方向,科学设计渔业管理的制度安排,系统构建渔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渔业部门要履行好行业发展管理和协调服务职能,其他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现代渔业建设。
最后,我强调一下海洋渔业行政管理和执法问题。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中,中央决定整合原来分散在海洋局、公安部、农业部、海关总署等部门的队伍和职责,以中国海警局名义统一开展海上维权执法。这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海洋渔业事业全局出发,对海洋渔业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的重大改革。各有关方面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主动做好衔接配合,确保改革顺利实施,确保工作平稳进行。今后,行业管理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坚持依法治渔、依法兴渔,加强沟通交流,减少掣肘扯皮,杜绝“争权诿责”,提高行政和执法效能。无论是执法还是管理,都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为渔民服务、为渔业企业服务、为现代渔业建设服务。
现代渔业建设前景广阔,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创新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