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种菜哥”的亩产万元梦(图)

2013-07-11

  2008年,在外打工返乡的小伙周金龙,发现乡亲们把梨树下套种的萝卜扯起来喂猪,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我能不能在一亩地里种菜收入1万元?

  为了这个梦,周金龙一路艰辛5年多,终于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神奇。2012年,他牵头的天盈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3000万元,销售额达26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350万元。大棚蔬菜单茬亩收益达3万元大关,受到农业部和中国科协的表彰。

  蔬菜都能种,但每亩收益超过大田模式10多倍,不是人人都能种出来的。7月5日,在一排排大棚旁,脸色黝黑的周金龙向记者介绍了他曲折的创业经历。

  打工3月不要钱,寿光学艺“偷”技术

  2009年4月22日,周金龙只身来到山东寿光,交3000元费用参加一个蔬菜种植培训班。但学习了一周后,感觉技术都停留在教材上,不下田实践学不到真东西。于是,周金龙找到一家蔬菜基地要求学技术,老板不答应。“不要工钱,只管饭,行不行?”周金龙学艺心切,横下一条心。

  搭棚、整地、下种、施肥、采收,周金龙随喊随到,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同来基地学习的一个农民,由于吃不了这份苦,中途回家了。

  白天干活,晚上把种菜的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记在本子上。3个月后,周金龙离开基地时,基地老板非常欣赏这个踏实肯干的小伙子,除送给他技术资料外,还主动为他介绍了一名技术人员,以便随时指导他种植大棚蔬菜。

  “北菜南种”有道坎,头年亏损10多万

  回到百里洲,周金龙租地、请工、搭棚,准备大干一场。不料,学剃头就碰到绊嘴胡,2009年那场低温冷冻天气差点让他全军覆没。

  从寿光回来后,周金龙租地建起16个大棚种小黄瓜,开始长势喜人,不料10月份持续低温,将秧苗冻死大半。他赶紧采取嫁接、草帘覆盖等措施,终于将4个大棚保存下来。打工赚来的10多万元投进去,只落得几个空架子和一堆枯藤,还有乡亲们的嘲笑。

  经过多方考察和咨询专家,他发现失败的原因出在大棚上,寿光的蔬菜大棚有土墙遮风挡雪加温,但南方大棚设计对近年出现的夏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寡照等极端天气估计不足,这也成为制约长江流域蔬菜生产的技术瓶颈。于是,他自己设计了四周和顶部通风、机械卷帘的南方新型蔬菜大棚,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冬季能保温,夏季可遮阳,攻克了长江流域大棚蔬菜不能四季连茬栽培的难题。

  “卖菜难”再上市场课,调结构终成抢手货

  寿光能种出亩产值几万元的蔬菜,百里洲四面环水,没有工业污染,砂质土地,为什么不能?周金龙和这块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铆上了劲。

  找亲朋好友借钱,向银行贷款,高薪从山东聘请技术人员。2010年,周金龙又筹集资金60多万元,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这一年,他获得成功,大棚蔬菜单茬亩收益超过2万元。

  2011年,雄心勃勃的周金龙再次将大棚扩大到80个,没想到,无情的市场再次让他收获一堆烂果。由于种植的大路品种多,加上上市期集中,蔬菜销售价格低,有的甚至烂在田里,损失数十万元。

  不能一味埋头种菜,还要抬头观察市场。周金龙及时调整蔬菜品种,主攻小黄瓜、圣女果、黄秋葵、西兰花、早春红玉西瓜等高档果菜,合理安排在茬口均衡上市,同时注册“天盈蔬果”“盈周”商标,实行农超对接,开设直营店,扩大了品牌影响力。“超市采购经理和外地客商,天天坐在我的大棚边催货。”周金龙自豪地说。今年,他的蔬菜基地已扩大到5个,网络社员350余户,建有春秋蔬菜大棚513座,露地蔬菜田2000亩。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