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芦晓春
“上午有两辆车过来拉秸秆,你赶快去村里找五六个人帮忙装车,钱还是那些,每人二百。”当记者来到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上蒲口村见到孙德虎时,他正忙着联系雇人的事情。
作为近郊区县的北辰区,像孙德虎这样能拥有1800亩流转土地的农民,绝对算得区里的种粮大户。“在我们镇上老孙那是出了名的能人,十里八乡种地的没人不知道他的名字。”陪同采访的双街镇农办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今年是我头一次种水稻,因为前些年都是种棉花和棒子,所以前期投入多,活儿也很多。从打春开始,我就忙着修渠、修路、整地……在差不多2000亩的地上忙了近一个月。”老孙告诉记者。
直到11月初,老孙的水稻才从地里收获。“每亩产量1100斤,要不是10月份受了两场风灾,产量应该还会高。”老孙说。
忙完了水稻生产,眼下老孙又开始紧锣密鼓地忙着卖大米。在老孙家的仓库里,记者看到不仅有数百袋尚未脱皮的稻米堆成小山一般高,还有封装好的大米一层摞一层,足有1米高。
原来老孙今年还成立了水稻种植合作社,开始了自产自销的生产经营模式。“现在我们这边都有农超对接,我联合其他村民,通过合作社就能把大米直接进社区超市,每斤能卖到3块钱,不愁卖不出去!”老孙开心地说。
“去掉前期1700块钱一亩地的成本,每亩算下来纯收入差不多500块钱。今年是第一年,没有白忙。明年成本就降下来了,收入会比今年高。”当着记者的面,老孙乐呵呵地算起了账。
“我种了20多年的地,中央对农业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我心里也一年比一年更有底气!”说完,老孙又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水稻受了灾,所以这次三中全会他最关注农业保险这块,“我希望赔付标准再提高一点儿,这样我种水稻就更有信心了!”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