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今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实现“十连增”,肥料功不可没。
然而,传统肥料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效益递减、面源污染严重等弊端,传统肥料市场产能过剩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与此同时,以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等为代表的新型肥料异军突起,开始在农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新型肥料发展前景到底如何?
“发展新型肥料是发展高效、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必然要求。”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新型肥料高峰论坛上,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说。在我国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后,“天气变怪、土地变馋、农民变贵、要求变高”成为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新形势,针对当前农村施肥普遍面临的肥料结构不合理、农化服务缺乏、肥料相关管理水平低、农田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具有更多功能性的新型肥料应运而生。
农业部专家指出,我国既是肥料生产大国也是肥料使用大国,化肥的总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三分之一以上。但在实际使用中,新型肥料所占比重不到20%。而从国际上看,发展新型肥料已成为当前全世界肥料业发展的主流。
推广新型肥料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伴随着我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兴起、土地流转稳步推进,现代化农业规模经营成为大势所趋,这些变革带来农作物耕种方式的变化,农民种地更加注重综合效益,缓控释肥、硝基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因为自身的优势,拥有良好的前景。
在我国推广新型肥料还有现实的紧迫性。当前土地、水资源等要素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肥料和水资源意义重大,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这方面优势明显。所谓水肥一体化,就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肥料和水的用量少了,不仅节约资源、避免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农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政策助推我国农业进入新一轮的深刻变革。伴随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型肥料普及应用的时代已经来临,新型高效肥料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成为今后我国肥料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公司董事长万连步说。
此前农业部出台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明确指出,2015年,全国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总面积达到8000万亩以上,新增推广面积5000万亩以上,实现节水50%以上,节肥30%,粮食作物增产20%,经济作物节本增收600元以上。
作为近年来我国新型肥料领域的佼佼者,金正大公司已经在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推广上先行一步。尤其是已在市场推广的缓控释肥,在玉米上表现突出。山东、安徽、东北等地区的很多农民种植玉米时都已习惯使用缓控释肥,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每亩实现10%增产。目前,金正大公司也在硝基肥、水溶肥领域节节进军,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并且还将进一步推出水溶肥、叶面肥、生物肥、套餐肥、植物营养剂、土壤调理剂等系列新型肥料。
虽然经过大力推广,新型肥料在市场上已经崭露头角,但推广难仍是新型肥料发展的“拦路虎”。一些经销商表示,很多村民出于求稳心理,不愿意尝试新肥料;新型肥料的价格较传统肥料要高,农民不习惯算成本账,影响了农民使用积极性;农资市场假冒产品层出不穷,给经销商和农民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对此,农业部专家建议,国家应当加强对缓控释肥、水溶肥料等新型肥料生产、推广使用的扶持。同时,应当加强农资市场执法力度,保证农资市场规范、合法经营。
“当前正是水溶肥料从少量叶面喷施等辅助性肥料向批量化大田应用主要肥料转变的关键时期,企业应当扮演好研发和服务主体的角色,积极参与到水肥一体化示范建设,为农民提供灌溉设备、水溶肥料等优质产品,以及相关的系统维护、技术咨询等配套技术服务。”高祥照说。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