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培奇 通讯员 盛志国
“今年我拥有了自己的自动流水线烘烤机房,注册了首家家庭农场,粮食又丰收,真是喜事连连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给我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吃了定心丸。”近日,河南邓州首位家庭农场主张丰奇,说起这一年的高兴事,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56岁的张丰奇是裴营乡农民,从1996年开始承包土地,十几年来,他从裴营、夏集、赵集几个乡镇流转土地,并且陆续成立了机械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常年种植优质小麦和杂交玉米。老张负责技术和管理,爱人管种植,儿子跑销售,女儿负责财务,不知不觉当起“农场主”。2010年、2012年,他两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
“我成功的秘诀就是靠科技种田。”说起种地,张丰奇就特别自豪,他总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全程实行科学种植,改高产品种为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改人工翻耕为免耕或机耕,改常规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改病虫害分散防治为统防统治,增加栽植密度,实现“良种、良法、良制”技术集成,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购入大型农机具70多台套。还自行研制开发生产出“BF-2型随犁施肥器”、“QLSF-A型起垄施肥器”、“剪叶机”和“2ZY-1型烟草移栽机”,先后获4项国家实用专利,产生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今年秋季虽然遭遇了罕见的旱灾,但由于科学规模种植,花生和玉米的减产幅度不大。”张丰奇说。今年他通过返聘租地农民搞管理,方便了农户就近打工,一年共支付农民工资30余万元。既促进粮食规模化发展,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我是农村孩子,对土地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这么多年来,土地就像是我的孩子,种粮食就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说起今后,有了执照,加上人力、资金、场地、机械、仓容等方面的优势,张丰奇话语中透出了满满的自信。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