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城市化独领风骚的浦东是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的

本报记者 胡立刚2014-01-13

  17个涉农镇,50多万亩基本农田,涉及230个行政村,20多万农户和近50万外来务工人员,上海浦东不只是城,还有乡;

  5年时间内,要完成村庄的全面综合整治改造,提升农村公共资源配置水平,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质的生活环境;

  城市化浪潮中曾创造出“更高、更快、更好”品牌的浦东,在城乡发展一体化时代,如何让广大农村既留住山水乡愁,又沐浴到城市化的阳光雨露,全面融入现代都市发展?

  本报记者 胡立刚

  在城市化浪潮中,上海浦东新区创造的“更高、更快、更好”城市化品牌响彻大江南北,浦东因此成为国人仰慕的高地、中国向世界展示的窗口。

  在城乡一体化时代,城市化独领风骚的浦东又将如何统筹城乡发展,自然而然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

  2005年,浦东新区被认定为我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目标直指“率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p#分页标题#e#

  十年奋斗,浦东城乡一体化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

  “消除城与乡、乡与乡的差距,着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有机结合,着重维护本地农民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发展成果享受,是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自2005年以来竭尽全力在干的大事要事。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明确了覆盖基本农田区域内所有村庄改造的核心地位,城与乡、乡与乡之间的差距快速缩小,本地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市民化已成普遍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浦东新区成功地把‘更高、更快、更好’这个城市化品牌延伸到了城乡一体化事业中去了。”浦东新区分管“三农”工作的副区长陆鸣说。

  曾在城市化进程中落伍的村镇,如今又找回了昔日的荣光

  “金大团”、“银新场”、“铜惠南”、“铁周浦”,这一串独特的称呼,生动描述了浦东大地上各个乡镇曾经的地位,而与地位相连的那些光辉与荣耀,即便是在上了岁数的“老浦东”的记忆中,也早已模糊,行将消失。

  农耕时代的光辉与荣耀,被城市化浪潮席卷得面目全非。离中心城区越近,含金量升得越快,而那个曾经大贾集聚商铺林立、解放前拥有浦东南片唯一开往上海班船的“金大团”,因远离中心城区,坚守着农业,早已徒有虚名。#p#分页标题#e#

  因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强烈反差,大团镇成为记者探寻浦东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第一站。

  一路走过被大片大片桃林环抱的团西村、果园村、扶栏村,只见这些2012年才启动村庄改造的村,村道变成了五六米宽的新公路,干净整洁,村街路灯整齐有序,河道水清岸洁,每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美图。

  若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这乡村的美不知会让城市居民生出怎样的惊叹!记者一边留意着眼前的美景,一边沉思着。

  “因为村庄改造,连续5年的上海桃花节开幕式都在大团举行,大团特色农业产业和生态旅游业附加值得到最大化开发,金大团的金字招牌再次在上海市民中响了起来,如果不是并入浦东,不是区委区政府实施《浦东新区村庄改造五年行动计划》,金大团昔日的光辉与荣耀不知到猴年马月才能找回来。”身兼大团镇文化服务中心和村庄改造指挥部两个主任岗位的夏德新打断了记者的思绪。

  不是夏德新一个人把大团镇找回昔日的光辉与荣耀归功于并入浦东新区,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原属南汇区现俗称为浦东新区南片的所有干部群众都这么认为。

  2005年,浦东新区被认定为我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之后,便开展了村庄改造,对农民最关切的农村道路、污水治理等八个方面进行全面彻底的整治改造,到2009年,连续三年的村庄改造行动,基本填平了“陆家嘴胜似欧洲,农村地区形如非洲”的城乡鸿沟,向“率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迈出了扎实一步。#p#分页标题#e#

  200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浦东新区和南汇区两区合并,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浦东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而最大的变化,是城乡结构。域内已经没了农业大镇的浦东新区,一下子多了17个涉农镇,基本农田达到50多万亩,基本农田区域内的行政村达到230个,这里除了生活着20多万户农村户籍居民,还有城市化、工业化迎来的近50万外来务工人员。  

  更让区委区政府揪心的是,城乡结构巨变,导致此前一日千里的城乡一体化水平一夜回到起点,而且,面对的不仅是城与乡的差距,还有北片与南片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较大差距,面临着城乡一体化必须要突破的农村业态、城乡生态、农民心态的三重考验。

  浦东城乡一体化何去何从,考验着区委区政府的胸怀、诚意和决心。

  时任浦东新区区长姜樑数次深入浦东南部农村,就农村环境、公共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等情况开展调研并指出,在总结原浦东村庄改造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南部农村实际,制订村庄改造全覆盖的计划。

  2010年3月,浦东出台《浦东新区村庄改造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村庄改造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从2010年起,由区镇两级政府出资,区政府出大头,5年内完成基本农田区域内所有村庄的全面综合整治改造。期望通过村庄改造,将基本农田区域永久保留的村庄打造成为浦东特色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达到路宽敞、门清洁、岸整齐、桥安全、宅干净的基本标准,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生活同质的生活环境。#p#分页标题#e#

  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生活同质的生活环境,已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村庄改造,而是从提升农村业态、城乡生态、农民心态出发,强化浦东新区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城市文明向农村拓展。

  “当年区、镇领导拿着规划图来村里作动员,村民看到图纸上那些几十年没变的两米多宽的泥石路改成了五六米宽的双向通车公路,被当成垃圾场的河道改成了景观河道,而且村民不用出一分钱,哪敢信啊!短短几年,图上画的都变成了实物,小车开到家门口了,蜜桃瓜果集中上市也不用为运输发愁了,双休日节假期城里人开着车来村里吃喝玩乐,晚上妇女们也跟城里人一样在明亮的路灯下跳舞了。”大团镇赵桥村72岁的刘汉新说着村庄改造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脸上堆满了笑意。

  如果赵桥村是大团镇的一个缩影,那么,大团镇就是浦东新区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北到南,经过一村又一村,有2010年便完成改造的村,有正在改造施工的村,这些形态特色各异的村庄,经过基础设施改造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都像脱胎换骨一般,形成了各自的定位,有的是服务城市型,有的是产业结合型,剩下的就是自然生态风光型,与城市做着各自的融合。

  浦东新区农委主任、新农村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王正权告诉记者,浦东从一开始咬定村庄改造,而后不断在深度上做文章,并辐射到基本农田区域的所有村庄,最后明确村庄改造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地位,和这一个过程相辅相成的,是农民先享受到了比城市居民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后通过业态、生态、心态提升,逐渐融入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当中。#p#分页标题#e#

  王正权的话,揭示了浦东城乡一体化的高度。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