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一向是一号文件中的老话题,在2013年的一号文件中,“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也位列第二部分,足见这部分工作的重要性。在今年的《意见》中,则更加强调这项工作的灵活性与精准性,其中“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更是单独列为一章,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在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基础之上,《意见》强调“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要求“按照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方法、逐步调整的要求,积极开展改进农业补贴办法的试点试验。”“这项工作很有必要啊,现在农业补贴的发放方法很粗放,有些时候起不到鼓励种粮的目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种粮大户就表示,自己承包土地种粮多年,但是国家的种粮补贴他大多都拿不到手,全都被土地承包者收入囊中,这并不利于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真正种粮的人,“现在好了,一号文件里说了,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同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办法,继续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他表示,在这种制度之下,未来真正种粮食的人将会受益,“一号文件里说得好,要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这对政策发挥效应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的提法也来源于基层经验。《意见》要求,要稳步推进从财政预算编制环节清理和归并整合涉农资金。推动符合条件的地方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验。“这个思路是对的,很多时候,政府不能管一辈子,补贴资金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一个方面,多引入资源进入农村则是另一个方面。”一位农业基层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这也就带出了“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话题,《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稳定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县域网点,强化商业金融对“三农” 和县域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稳步扩大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同时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基础上,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
这无异于为农业发展打开金融瓶颈引入了另一股力量。而金融机构也迫切希望能在这个长期沉默的市场上打开突破口。“我们希望省农业厅等单位能给予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更多的支持,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为农民增收、社会增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广东落地:撬动7亿元免抵押贷款下乡
对于经济实力雄厚、民间金融力量强大的广东省来说,在多元强化农业的支持与保护方面也毫无疑问有着自己的优势。而我省的试水也早已开始启动。
新年伊始,省农业厅就联合省农信社、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推出了“政银保”项目,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向笔者表示,“当前我省农民合作社因缺乏有效抵押物而导致贷款融资难,很多合作社发展长期投入不足,难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发展质量。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我们与金融机构联合进行深入调研,计划以四年为一个周期,从2013年起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用于开展农民合作社‘政银保’项目,以此为试点,逐步破解各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瓶颈问题。”
据介绍,通过这种模式,可运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帮助符合贷款条件的合作社免抵押获得贷款。为此,省级财政投入了5000万元用于设立“政银保”贷款扶持资金,为贷款合作社全额补贴保费、补贴50%的贷款利息及设立超赔资金;而保险公司方面,则对银行贷款本金提供超赔率封顶的保证保险服务,撬动银行7亿元对合作社实行免抵押贷款。
“这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重要的是,整个农业系统的理念在发生变化,不再拘泥于补贴资金发放这一种方式,而是积极借力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农业事业的发展。”一位农村金融方面的学者就表示,广东省农业厅的这种做法,一方面可能把自己的很多权利改革掉了,却为“三农”事业的发展赢得了更多的助力。
#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