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虎城:以改革创新解决“三农”老问题

周虎城2014-01-21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1年聚焦“三农”。相比 过去3年,今年一号文件站在俯瞰全局的高度,旨在全面定调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既要全面,又要深化,但关键还是改 革。没有改革,“三农”问题就不可能迎刃而解,没有改革,中国的农村也许早就陷入各种发展陷阱、贫困陷阱、冲突陷阱而不可自拔;也只有改革,才能让“三 农”问题逐渐消弭问题,逐步走向农村繁荣、农业昌盛、农民富足。

  一号文件共分成八个方面,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深化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等,涉及的无一不是当前农村改革的关键问题,可谓环环相扣,层层相连。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为什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怎么处理?多年来在学术界有过很多争论:有人主张 农村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农民是弱势群体,对市场的抗压能力较弱,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主导;也有人主张强势政府在农村弊大于利,因为强势施政既可 以办成大好事,也可能办成大坏事,比如强令农民种植某种农作物,结果判断失误,血本无归等现象也曾多次发生。以笔者浅见,在农村改革中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 系,不能先行定性政府施政一定要是个什么样子,而是应把握一条原则,即“什么样的市场需要,决定什么样的政府行为”,以此来判定政府施政走向。也就是说, 政府强势与否并不关键,关键是这个具体的农村市场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具体政府行为,从而让市场来决定政府行为的取舍。

  一号文件强调要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其根源也在于此,核心精神来源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过去我们在改革中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一刀 切”,有时还美其名曰“让全国下一盘棋”。然而我国是一个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的人口大国,省情、市情、县情千差万别,政策“一刀切”很容易导致水土不服,结 果不仅农民难以得利,基层政府也常常顾此失彼,难以操作。本次一号文件明确要求不搞“一刀切”,要允许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不啻于为地方政府 特别是基层政府松绑,让地方能够更加自如地依据本地市场需求来决定公共服务品的供给力度、供给水平。从一号文件的行文可以看出,中央对于农村的改革没有限 定行业、限定水平,而是既冀望于地方能够实事求是,从当地市场的实际出发,又希望地方能够解放思想,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胆改革,让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均 衡,更加适应日趋增多的农村公共品需求,进而做到具体改革“一切是为农村繁荣服务,一切是为农民富裕服务,一切是为农业现代化服务”。把握好了这三个“一 切”,也就把握好了不搞“一刀切”。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一方面说明“三农”问题非常重要,农业现代化尚未完成; 另一方面又说明11年的一号文件具备了连续性,业已一个接一个地解决了一些问题,未来还将解决新的问题。但农村发展千头万绪,区域不平衡的现状一时还难以 打破,这都需要各地深入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意图,把农村改革深入下去、贯彻下去。要敢于创新,敢于纠偏,善于为农民服务, 善于为市场服务,在农业的现代化图景上策马奔腾,实现农村治理的良性变革,拓宽农民向上流动的渠道。一步又一步,积跬步以至千里。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