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吃粮大省”广东保粮食安全有底气

钟啸2014-01-22

  一线问农: 补贴要“精确制导” 种田才更有劲头

  “现在种粮的政策好多了,我们这些种田的也能赚钱了。”李胜业骑在摩托车上,带着记者缓缓“巡视”着他的稻田,两个月后,这片寂静的土地将迎来如火如荼的春耕,而这位种粮大户也将在未来一年将自己的生产基地再扩大100亩左右。

  在台山市都斛镇莘村,记者难得看到“家家问农”的场景,也看到了广东这个“吃粮大省”,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底气。据台山市农业局局长林卓明介绍,目前,台山市粮食播种面积已达116.2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就达108.56万亩,亩产359公斤,总产38.97万吨,把这里说成是珠三角的“粮仓”也不为过。

  

  江门都斛省级万亩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片农民正进行机械插秧。吴伟洪 摄

 

  而当地不断成长的种粮大户也开始为种粮这个行当带来新的生机。“我现在都是机械化生产了,打田、插秧、收割、烘干,这些机器都是我自己买的。”李胜业一面掰着手指头,向记者细数着自己的“机械化”部队,一面慨叹着种粮政策的一步步改善,“我买这些机械全都申请了农机补贴,真是得着实惠了,我这个烘干机就补贴了4.6万元,插秧机补贴了2.5万元,这一下省了老多。”

  也正是靠着这些机器,老李才能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田头”,“我现在一个人都能搞定300亩,去年5月我们还搞了一个农机合作社,让这些农业机械能够给大伙都服务上。”

  虽然还未研究过刚刚颁布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但当记者一句一句把政策解释给李胜业听了之后,他开始频频点头,“这个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提法说得好啊,更重视我们种粮的啦。”

  听到记者解说“中央一号文”明确提出将“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办法,继续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老李不禁拍着大腿叫好。

  说到这里,李胜业缓缓放低了声音:“不是我们光看着补贴啊,种粮的确实不容易啊,利润低,风险大,而且现在正是我们这些大户开始起劲儿的时候,我们不指望国家能给多少钱,就是希望补贴能更准一点,让我们这些真正种粮的人能得到好处,让我们有能力继续扩大生产。只有种粮的人手里的地面积大了,利润有了,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好好种粮食,你说是不是?”

  话语朴实,却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业内专家也纷纷表示,希望有条件的地方能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让政策落到实处。
#p#副标题#e#

  问题聚焦: 地不好拿钱不好赚 种田的不如种瓜的

  说起种粮劲头十足,谈到赚了多少钱,不少人却又纷纷摇头。“你算算啊,就算机械化种田,现在种一亩地的成本也都高达950元。按照市场价,100斤稻子也就卖个150元,算亩产800斤吧,一亩地挣个1200元,净挣的也就250元,实在太少了。”说到这,台山市农业局副主任科员朱坚颂感叹,虽然各级补贴力度很大,米价也时而走高,但种粮仍然是个“不赚钱”的买卖,“粮农反映,每年人工、运输各种成本上涨都超过15%,好不容易有一点点赚头,都可能被‘吃’掉,‘不赚钱’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整个产业。”

  对此,李胜业也表示赞同,每亩地的成本中,地租占了一半多,“现在拿地成本不断升高啊,去年还一年350元/亩,今年就涨到了一年550元/亩,就这还差点租不到。”

  地租的飞快上涨,令刚刚起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步履沉重。不光是种粮户,就算是粮食加工企业也都表示“压力山大”。台山市长球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董淑玲就向记者表示,公司虽然做到了1.5亿元的营业收入,但毛利率却只有2.2%,“我们始终不敢直接进入生产环节,只是提供技术和指导给农户,然后和他们签署优先收购的协议。”

  “现在一亩地一年的租金,如果进入投标环节,高到七八百元都不稀奇啊。”董淑玲自己说起来都摇摇头,“后来想想也不奇怪,现在大家的选择很多,你种粮的给不了这么多钱,他可以租给种瓜的、种菜的。可我们利润就那么多,总不能亏本租地吧。”#p#分页标题#e#

  当地就有这么一个典型的案例,一群来自长三角的商人在当地租地种西瓜,当地不少种粮户都对此格外积极,不禁令人感叹“种粮的不如种瓜的。”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中央一号文”首次提出的“永久基本农田”制度,或许能帮助种粮户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有专家表示,按照此前的讨论,一些基本农田可能被永久定性,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挪用和占用,这或许也能限制这部分农地的流转方向,从而进一步保障基本农田体系的粮食供应能力。

  李胜业听后也认为,短期内种粮利润低的格局或许难以改变,但如果种粮户能进一步做强做大,也同样有希望凭借规模优势,保障收益。因此,在各类种粮经营主体的起步阶段,的确需要一些倾斜性的政策。

  董淑玲则表示,国家在补贴种粮产业的过程中,能否也扶持相关企业一把,“此次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的说法就很有见地。”给了粮食加工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保障了整个产业链的活力。#p#副标题#e#

  田间论道: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大力扶持“主产区”

  众所周知,广东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同时也是粮食消费大省。2012年我省粮食消费总量就达4250多万吨,比2000年增加990万吨。同年全省净购入粮食3080万吨,其中进口1580万吨,净购入粮食比2000年增加1640万吨。

  然而,我省的人均耕地却严重不足,耕地后备资源匮乏。据省农业厅介绍,2012年末,全省的耕地保有量总面积4752.19万亩,基本农田面积3982万亩。全省现有人均耕地不足0.4亩,不到全国人均耕地1.41亩的1/3,也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耕地资源稀缺已成我省粮食发展的刚性制约因素。

  面对如此困局,广东应如何探寻自己的“粮食安全”之道呢?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为保障我省粮食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首先一条就是坚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力保本省口粮基本自给。除此之外,我省还要积极坚持立足国内解决缺口粮源,与外省建立长期稳定供求关系,确保我省缺口粮食有效供给,同时坚持增强粮食储备,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广东必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强化农田基本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落实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力保粮食生产耕地面积不减少。同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改善种粮农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就有专家表示,广东应推进类似“永久基本农田”的制度。

  除此之外,对广东这个粮食主销区中“主产区”的大力扶持也非常关键。“粮食主产区往往财政收入都不怎么样,这时候,就应该发挥转移支付的作用。”一位产业专家就表示,广东应进一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强化对产粮大县的扶持,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转移支付和粮食生产投入力度,高标准农田、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粮食生产专项以及其他农业重大项目重点向产粮大县倾斜。完善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扶持种粮合作组织的发展。

  而在此基础上,依法推进耕地的流转也是一条必由之路,在耕地面积难以扩大的基础上,就必须大力促进现有耕地的合理、高效利用。专家也建议,应进一步扩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撂荒农户通过转包、出租、转让或者以其他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田能手、种田大户和农业企业集中,促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据介绍,2014年广东省粮食播种面积预计达3750万亩,总产量1350万吨以上,力争基本保持稳定。

  南方日报记者 钟啸 发自江门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