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同步,农业短板如何补
——浙江鄞州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扫描
本报记者 蒋文龙 通讯员 杨辉 俞廷尚 徐琳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往往与农业现代化背道而驰,一方面是工厂星罗棋布、城市高楼林立,另一方面是农业日渐凋敝、农村不断衰败,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鲜明反差。
最近记者在浙江鄞州采访,发现这个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地方,不仅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而且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可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
鄞州区农林局提供给记者这样一组数据:
——75%的粮食播种面积由新型农业主体耕种;
——粮食全程机械化率86%;
——土地流转率84.1%;
——3000头以上规模猪场饲养生猪占全区总饲养数的80%;
——80%的沼液在鄞州区就地消纳;
……
鄞州弥补农业短板,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做法,引起了记者浓厚的兴趣。
在哪里搞农业——
向土地流转要规模,要效益
现行家庭承包经营情况下,要想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必须走规模化的道路。鄞州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较早、较快,自发的土地流转也开始得比较早、比较快,但存在着流转规模小、流转频率高、零星不易管理等问题。对此,鄞州在流转模式上着力进行探索,以确保土地的规模经营。
在陈鑑桥村,农户按自愿、有偿原则,将自家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给村经济合作社;然后村经济合作社对这些土地实行统一经营,高薪聘请“种田能手”负责生产管理。“这样一来,农户拿到了土地流转金,种田能手领到了工资,而农业生产收益则归村集体所有,三方均可受益。”村支部书记王福平这样总结本村的流转模式。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