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90后打工者:人生就像一幅多彩画

apple2014-02-21

  本报记者 毛晓雅

  年节已过,上有老、下有小的“资深打工者”还在为“继续北上广,还是留家乡”的问题纠结,一些90后打工者已经背起行囊,离开了家乡,他们踌躇满志,准备在异乡展开人生新的一页。

  正月十二凌晨三点,王哲和四五个同乡一起走出北京火车站,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他们从温暖的南国来到温度依然徘徊在0摄氏度的北方,虽然在火车上已经换上厚棉衣,一下火车扑面而来的寒意还是让王哲不禁打了个寒噤。去年11月,他随同乡离开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到北京打工,还没完全适应北国的寒冬,但对他来说,这种差异性的生活环境让他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人生就像一幅多彩的画,我刚刚20岁,要走遍大江南北,体验不同的生活。”

  大多数人眼中“辛苦而多金”的快递员职业,在王哲口中是“挺好玩的”。2月12日是他返城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早晨8点半,他装好一箱几十件快递准时出发,到下午2点,已经派送了50多件,基本完成了一天的派件任务,“春节刚过,快件还不算很多,下午5点以后就要收件了,在这之前能休息一会儿。”谈话间,王哲的手机不断响起,有催件的、自取件的、发件的,他一一解答,态度温和而有耐心,“如果顾客不满意,投诉了可是要扣工资的,那就不划算了。”年轻的小伙子嘿嘿一笑:“我还要攒钱呢。”

  说起赚钱,这是王哲出来打工的另一大动力,他和几个年龄相仿的同乡没过元宵节就返城打工,为的就是早早开始赚钱。年前在北京的3个月,王哲攒了7000块钱带回家,给爸妈买了礼物,也给女友和自己买了新衣服。“赚钱不只为了养活自己,还为了体验更多的生活,等我攒够了钱,就自己创业,我不会干一辈子快递,还有很多好玩的行业和城市可以去体验。”

  王哲的父母十几年前从老家陕西农村出来,到广东打工,如今,广东已经成为这家人的第二故乡。爸爸早就当上厂里的部门管理人员,对于儿子重复父辈的外出打工之路,他并不赞同:“家里不缺钱,出去打工又苦,还是守在父母身边吧。”可王哲有自己的想法:“我不能一辈子留在家里靠父母,不如多到外面的世界闯闯,积累经验和人脉。”

  元宵节的前一天,来自江西省万安县的宋微到达北京,一手提着装着棉被的塑料袋,一手拉着行李箱,他要从北京中转,到达河北的一个城市,年前他被应聘到河北的一家钢铁厂,单位要求今天报到。“这份工作和我大学专业对口,先好好干几年。”宋微说,“虽然离家远,但我也没想过再回到家乡,父母支持我到外面闯。”对于即将生活的陌生城市,宋微没有畏惧和忐忑,更多的是期待。#p#分页标题#e#

  与宋微一样,河南郑州二七区21岁的王墨林到北京打工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坐了一夜长途客车,王墨林大包小包地走出车站时,显得有些迷茫,他走进地铁站,对着线路交错的地铁图看了好久,寻找有老乡接应的目的地,老乡在北京一家婚纱摄影店打工,年前就说好了介绍他来工作。王墨林说:“父亲在郑州的一家煤矿打工,但我不喜欢那里的工作环境,想尝试不同的工作,就来到了北京。”虽然第一次到北京,一切都不熟悉,但他对自己很有信心,“相信我能体验到不同的生活,而且通过奋斗闯出一番天地。”

  或许父辈的生活方式对这些90后打工者们确实产生了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与父辈背着沉重的生活压力进城打工不同,更多像王哲一样的新生代打工者,把进城务工当做一种体验,或一种生活方式,两辈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辈更多情况下是被动的,而后辈是主动选择的,他们具有更强的自我追求意识,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