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北京农科城三年科技创新重点工程引领农业创新的首都实践

nadmin2014-02-23

    本报记者 李庆国 孙永健

    2010年8月,科技部、农业部与北京市政府联合启动了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下简称“北京农科城”)建设,旨在通过“高端、高效、高辐射”的持续科技创新推动,抢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实现高端服务、总部经济研发、产业链创业和先导示范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产业链创业服务中心,面向世界,立足首都,服务全国。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要求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年多的科技创新重点工程实践证明,北京农科城在这几方面率先垂范,为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也为首都开启农业创新链之美好未来撑起了一片新天地。

    农业科技体制创新:三位一体引领产业新发展 

    理念创新,是北京农科城的秘诀。“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城,而是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的科学集成。北京农科城提出了构建“一城多园”的布局思路,其中“一城”指资源要素聚集的北京城,“多园”指建设若干特色鲜明、专业性强、辐射面广、科技与服务紧密结合、具有现代农业高端形态的特色园区。“一城多园”的布局突破了一般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示范、成果转化、生产加工功能,通过科技和服务的结合,拉近了城乡距离,从产业链创新的层面统筹了“三农”发展。

    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说,北京农科城突出的是特色和衍生生态链,每个园区都会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培育高端产业,并考虑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从而解决产业、村镇、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

    三位一体,是北京农科城的发展引擎。北京农科城按照“政府行政协调、投资管理运作”的方式,在全国创建农科城管委会、农科城投资管委会、农科城投资公司“三位一体”高效管理运行机制。北京农科城投资管委会在运行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体现政府意志,起到传达和落实农科城管委会精神的作用;另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规范投资公司经济行为。两方面结合,实现了政府意志与企业利益的协调统一。

    创制世界首个水稻全基因组芯片;#p#分页标题#e#

    主导完成世界首张西瓜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建成世界最大的玉米标准DNA指纹库;

    “京葫36号”打破国外长期垄断我国西葫芦高端品种的格局……

    这些“赫赫战功”,都要归功于北京农科城的体制机制创新。“三位一体”引领科技创新驱动北京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6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北京农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148.9亿元,与“十一五”时期相比,成交额翻倍。北京现代农业已步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快车道。

    在发挥北京区位、科技、人才、资本优势的同时,北京农科城与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东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发起,全国园区积极参与,共同组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园区联盟”),形成“一城两区百园”的战略格局,有效推动了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北京通州种业园依托园区联盟,与甘肃、宁夏等地的农作物制种基地以及海南南繁基地在种业产业链上实现了育种、繁种、制种、推广的有机衔接。

    发展现代种业:构建新型种业体系 

    要打造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的优质安全农产品,首先要保证种子质量安全。近年来,全球种业前10位的跨国集团都在中国市场投入巨资,与之相比,国内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商业化种业发展体制机制尚未建立,产业资金对农业科研的支持不足,金融资本对种业发展的支撑不够,政府科技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等诸多制约因素,都影响着我国种业的健康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闫傲霜在2012年中国博鳌种业论坛上提出了北京农科城率先探索建立新型种业体系的构想,从“良种创制、成果托管、技术交易、良种产业化”四大环节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新型种业体系建设路径。

    为此,北京农科城通过积极探索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良种创制研究,培育了一系列国际领先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分别研究出水稻、小麦、油菜的新一代杂交育种体系,以及非转基因、抗除草剂优良作物新品系,建立了多种农作物的高效基因转化平台。

    通过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建立成果验收登记和托管制度,探索依托北京农科院为代表的院所公益托管和依托大北农集团及首都籽种联盟为代表的市场化托管模式。目前已吸引250家国内外科研单位和企业进入,汇集各类种业科技成果近6000项,累计推介各类新品种近7000种次,推动了20多个蔬菜和玉米新品种的产业化开发。#p#分页标题#e#

    积极搭建专业化的种业交易平台,加强种业科技成果(品种、技术、知识产权等)的价值评估和交易服务,推动科技成果价值化、商品化、股权化和产业化。

    同时推动高通量平台共建共享,加速良种产业化,构建高通量的种业成果转化共享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集成转化和应用;建设现代化种子生产基地,促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创建种业科技创新基金,探索建立商业化育种、股权激励和基金收益反哺科研等机制,促进种业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北京农科城玉米新品种开发联合体就是新型种业体系探索的成果之一,通过政府推动、科技项目引导,推动北京市农科院与北京德农、山东登海、山西屯玉、河南现代、中种集团等企业共同组建了农科城玉米品种开发联合体,探索“企业需求、订单育种、联合开发、共拓市场”的商业化育种发展之路,加快了京科968玉米新品种在全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体系:打造新型都市农产品物联网 

    北京农科城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简称新发地市场)为基础,打造了新发地国际绿色物流区,构建与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相适应的现代化、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是北京农科城在打造都市农产品物联网方面探索出的一条崭新路径。

    新发地国际绿色物流区承担的市科委“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应用示范”、“新发地农产品现代物流科技示范”等项目,带动全国各地的高端农产品在京销售,实现了“农产品品牌和营销管理在京、生产加工在外”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对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产品、信息传输技术产品、信息融合与决策系统等成果的应用,逐渐形成了以新发地市场为中心,带动上游生产基地、辐射下游超市分销的体系,实现了农产品物流品质监控动态化、物流组织有序化,促进物流、人才流、信息流高效运转,全面提升了北京市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和市场供应保障能力。

    目前,新发地国际物流区已与150个国内外安全生产基地对接,与泰国、智利等国的7个生产基地、20个品牌超市对接,对北京200多个社区便民店进行直销,衔接完成流通环节的“最后一公里”。

    为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北京农科城尤其注重构建覆盖全面、链条完整的追溯体系,将北京市蔬菜安全生产追溯示范企业天安农业公司纳入订单配送企业。天安农业公司曾负责北京奥运会30%以上的蔬菜供给,采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进行生产追溯管理,公司对生产地块、温室进行统一编号,建立生产档案,对播种、定植、打药、浇水、施肥、采收等都进行详细记载,全程监控基地生产过程;通过查询追溯码可以了解所有产品的产地、生产者、生产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实现了“生产可记录、运输可监控、流量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目标。#p#分页标题#e#

    北京市科委支持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物联网应用建设”项目,已集成了平台软件、平台编码转换和条码识别、物流配送、移动订货、电子商务等技术,通过这些物联网技术在京郊流通体系中的推广应用,实现了从供应商到京郊联合采购中心、配送企业、连锁店铺的供销一条龙服务。其中,供应商达到32家,配送企业的自有供应商超过1000家,物流配送企业达到13家,连锁店铺/企业达1万家。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