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粮食“十连增”:中国碗满盛中国粮

nadmin2014-03-04

单位:亿公斤   制图:刘念

    本报记者 王瑜

    2月26日,天气预报有小雪,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东升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焦万升一大早就出门了。“现在正是备种备肥的高峰。”焦万升告诉记者,合作社已经跟种子公司和化肥公司签了合同,“都是亩产2000斤以上的当家品种和新品种。”去年春涝接夏涝,玉米每亩打了2400斤,这一“特大丰收”让焦万升对今年的春耕备耕特别上心。

    粮食增产,对农民意味着一年的好收成,对国家来说则意味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定海神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达到12038.7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十年增产。

    “‘十连增’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业农村形势好,为保持GDP增速不滑出“下限”、CPI涨幅不超出“上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破,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持

    2013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农业生产一线调研指导,国务院两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粮食生产问题,针对东北春涝、夏季南旱北涝等问题先后出台政策。

    提前拨付农业“四补贴”资金,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倾斜。

    据统计,全年农业“四补贴”资金达到1700亿元,按当年粮食总产计算,则平均每生产1斤粮食,国家补贴0.14元。

    继续在主产区实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至每百斤112元,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也分别提高到每百斤132元、135元和150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10~12元,这是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安排近40亿元专项资金,在继续落实好冬小麦“一喷三防”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实施水稻大棚育秧、秋粮综合施肥促早熟等补助政策,落实南方改补种政策和水稻增施肥促早熟补助政策,有效挽回了粮食因灾损失。#p#分页标题#e#

    这些政策力度大、落点准,有力调动了各级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稳面积、提单产作用明显。据统计,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7927.1万亩,比上年增长0.7%;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358.5公斤/亩,比上年提高1.4%。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