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艳涛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组长、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作为提案的宣讲人,代表张桃林、牛盾、薛亮、钱克明、刘身利等委员,提出“把品牌培育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的建议,得到众多代表委员的强烈响应。日前,十余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专程做客农业部,就进一步加强食品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建设进行座谈。朱保成在主持座谈会时指出,农业品牌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真正把这项事业做大做强,既需要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创新实践,更需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和顶层设计。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走品牌强国之路
不久前,中国“登顶”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消息,就像GDP跃居世界第二时一样,让很多国人兴奋。但无法回避的是,在国际分工发展中,中国仍然只是追随者,而非引领者。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认为,我国要实现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必须走品牌强国的道路。然而,我们依然是一个品牌小国、弱国。十八大提出了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经济战略思想,是非常英明的。
1月8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批准成立“品牌价值评价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成为秘书国,成员国将联合研究品牌价值评价的国际标准体系。刘平均说,目前国际评价标准就一个,有形资产,我们认为这是不科学的。一个做酒的怎么和一个银行比呢?我们最后确定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技术创新、质量和服务五大要素来构成品牌价值评价的标准体系,此外,我们还要分行业、分产业来评价。
就农业品牌而言,刘平均说,按照国际惯例,地理标志保护就像知识产权一样,获得国际认同。其品牌化的问题,是解决食品质量安全,引导市场、引导消费的重要工作,更是提高农民收入、扩大产业规模的重要途径。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以后,平均价格要增长20%。同时,我们一定要管好管住,不能任由假冒伪劣泛滥。做大做强我们的农产品品牌,早日走向全球。#p#分页标题#e#
标准可以强壮产业,也可以强大企业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品牌建设的基础,这个问题也成为近年来两会一贯的焦点。代表委员普遍认为,整个农业如何转型、竞争力怎样提高,要在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认为,经营主体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本身就是竞争力。确保质量安全和品牌化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他说,在工作中体会到,要想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设好农业品牌,就必须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标准进行监管。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一个国家的农产品是否有竞争力,标准化的工作极其重要。标准可以成长企业、强大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中国蔬菜协会会长薛亮认为,品牌应该体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内涵。同时,品牌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对于农业企业来讲,达到品牌管理层面是高水平的企业管理。品牌建设就是推进企业的管理进步。薛亮建议,应该充分挖掘农产品品牌内涵,大力宣传推介品牌。整个社会对于农产品品牌认识不深,和我们本身的宣传不足有关。全国人大代表、正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印孙也认为,品牌建设首先是质量安全,既要打牢标准、生态等基础,还要尊重市场和消费者。
品牌不是任命的、不是指定的,而是市场认同的
注册了一个商标,登记了地理标志保护,并不意味着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品牌。当前,很多地方政府以为获得了这些就获得了品牌,事实上这只是品牌建设的开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会长刘身利认为,农业品牌建设有利于农业转型,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部分,可带动整个行业品质的提升。从消费者来讲,大家也都企盼有品牌的、放心的、安全的农产品。从供方来讲,都想把好东西卖出更高的价钱。双方是完全契合的。品牌不是任命的,不是上级指定的,而是市场认同的。#p#分页标题#e#
刘身利认为,在品牌建设中,政府的角色不能少。政府要规范引导,要制标准,特别是要当好裁判。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府承担这个责任,会出现很多道德风险,品牌建设就会很难。品牌和企业产业化程度、规模化程度等要素相关,又强又优的企业才能更有效地建设品牌,这是建品牌最重要的物质条件。
社会组织是推手。刘身利认为,行业协会就要广泛地联系市场主体,帮助其打造品牌、实行自律、保护行业。他建议,一要培育,二要扶持,三要保护。品牌不是自然而然就产生的,而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一个品牌正在崛起的时候,摧毁它是很容易的。政府一定要保护。
品牌是引领。全国人大代表、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认为,总的来说,我们的品牌不够大、不够响、不够强。如果要成为农业大国,就必须要把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目前很多地方的农业还是小农经济状态,我们必须强调规模能力和现代化能力,最终得到市场认可。
产地环境是质量安全的长期保证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现在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其中,产地环境是首要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能源环保研究所所长赵立欣长期关注农产品产地环境研究。她认为,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首先要保证那块土地,或是养殖的环境,是安全的。耕地质量的提升,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期保障。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耕地质量令人担忧。赵立欣认为,应该加大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力度,推广一些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她建议,加强环境检测和管理,特别是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推广清洁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有关部委已经发布了我国土地的污染状况,特别是重金属污染不能忽视,必须加快污染土地的治理,特别是耕地污染的治理。#p#分页标题#e#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正业集团董事长韩真发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根,如果这个根不牢,品牌早晚也得出问题。尤其是耕地污染问题。现在的耕地大部分还是一家一户,如何治理污染,政府责任首当其冲。他说,在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方面,目前的价格都比较高,企业或农民很难大面积使用,政府应该给些补贴。
原计划参与座谈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委托赵立欣代表表达大寨对品牌建设的渴望,请大家为大寨品牌的打造出谋划策。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