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综合改革为先长效机制为重

nadmin2014-03-19

业界把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强调

综合改革为先长效机制为重

  本报记者 李海涛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根据代表委员们的审议讨论意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6处重要修改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会场外,该话题也快速升温,3月12日,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农村处的召集下,一场有关如何“加快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座谈讨论在热烈进行。

  农业职业教育仍处弱势

  “在我们当地农村的初三毕业生中,流传着一个顺口溜:‘一普中、二技工,实在不行去打工,肯定不会去学农’。”河北邢台农校校长关林柏说,目前农业类的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是弱势,青年学生不愿意选择农业专业,特别是中职的农业专业。

  在“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国家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通过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而要想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必须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

  然而从目前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发展来看,情况并不乐观。“以河北为例,到2008年末,由于纷纷合并、升格或更名,全省农业中学数量已由原来的200多所下降到4所,15所农业中专保留下来的仅有3所,主要是招不到学生。”关林柏担心,照这样下去,农业教学的阵地就要消亡。

  中职教育全免费,农业高职为何不能享受

  “职业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有技能的劳动者。”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教育处调研员张景林认为,农业高职中职教育都是培养劳动者,不是培养干部;农业职业教育是培养农业后继者,不是跳龙门;未来新型职业农民是职业教育的方向。为此,要给农民“接地气”的职业教育。

  一方面是青年学生在农村易陷入“养猪不如嫂子,种地不如老子”的尴尬,而另一面,是务农农民对技术的极度渴盼。“农户八分地盖个大棚,有的一年收入20来万,有的就只有几千块,差别在哪?就在技术。”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