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大忙时科技服务到田间
——农业部今春下发19个技术指导意见述评
本报记者 李竟涵
“积水的秧田要尽快清沟理墒,排水露田。气温稳定回升后,要及时揭开秧厢两头的薄膜通风炼苗,特别是温度较高时更要提早揭开薄膜。”3月31日,农业部紧急发布了《华南早稻应对暴雨天气技术指导意见》,针对自28日以来,我国南方出现的首轮大范围强降水给早稻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作出了科学细致的指导。这是农业部今年春天以来发布的第19个技术指导意见。
在这一系列的技术指导意见中,有对冬小麦、长江中下游水稻、东北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主产区春耕备耕的技术指导,也有对苦荞、青稞等小宗粮豆作物的生产指导;有对今年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控指导,也有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对减灾措施的实时指导,这些指导意见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覆盖广阔的技术网络。
强调区域性、标准化、精细化,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生长发育进程,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保障“三稳三进”目标的实现。在1月下发的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中,黄淮海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西北麦区、西南麦区小麦生产各自要注意什么问题?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追肥时间有什么不同?这些以时间、地域、作物为单位的坐标线纵横交错、形成定点,把生产技术精确到每一个地块、每一种作物;3月发布的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针对不同产区、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重点病虫害提出不同的防控措施,做到了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紧盯稳粮增粮关键因素,在重点地区、重点作物的重要春耕环节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和工作部署。2014年,农业部开展了粮食高产创建及增产模式攻关提升年活动,紧紧围绕粮食稳定增产的目标和要求,以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五大作物为重点,完善技术模式,加速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南方稻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农业部在3月连续下发南方早稻育插秧技术意见、长江中下游单季水稻育秧意见,提出一系列技术措施。东北春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之一,3月27日农业部下发东北大豆春播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大豆春耕生产。南方的水稻、东北的大豆,这些对宏观经济、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的重点地区、重点作物是当前实现全国粮食稳定增产的关键因素,抓住这些关键因素,是实现粮食再夺丰收的基础。 #p#分页标题#e#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