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培训少融资贷款难设施用地难
“一少两难”制约荥阳合作社发展
王晓星本报记者 陈四化 张培奇
“专业培训少,融资贷款难,设施用地难。一少两难之下,合作社今后如何发展?”河南省荥阳市养猪协会会长、联合养猪专业合作社社长鲁百顺向记者倒起了苦水。
鲁百顺告诉记者,2005年农业部与河南省就探索合作社这一新型经营主体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在郑州市搞试点工程,郑州市选出100个合作社做试点,荥阳市有39个试点,而自己牵头组织的养殖合作社就是试点之一。但是由于合作社规模小,且无立法保护,半年的运行,荥阳市参与试点的大多数合作社无疾而终。2007年7月1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荥阳市在养殖合作社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成立的联合养猪专业合作社(简称“联合社”)方于2008年应运而生。
尽管联合社通过“政府推动、协会牵头、带动农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合作社议价能力,但“一少两难”仍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1 专业培训少
鲁百顺告诉记者,凭借荥阳市养猪协会会长这个平台,合作社确定每月18日为协会技术培训日。自己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连续10年自掏腰包85万元,邀请北京农业大学何守坤教授、河南农科院王稼祥研究员等近30名业内知名专家、教授、博士,分专题、分地区、分对象,根据不同的饲养阶段、不同的饲养季节对社员进行培训,用以提高社员的生产技术和饲养管理水平。#p#分页标题#e#
虽然这几年合作社运行好,每年8.5万元的培训费自己尚能负担得了,但是在鲁百顺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疙瘩:“政府每年都有专门的项目和经费为农民开展培训,但由于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够,往往得不到合作社的认可。为什么两者就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呢?”
专门负责农民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科技培训的荥阳市农广校负责人王海萍介绍,最初“阳光工程”主要培训农村外出务工人员,2010年以后转为培训农村留守人员,2012年开始搞试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我们为了不耽误农民的时间,尽量晚上培训,而且每次培训都要申请经费给农民发纪念品,不然农民不肯来。农民累,我们的农技人员也累。尽管培训活动举办很多,但是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目前‘阳光工程’正处于转型期,我们也在考虑政府的农民培训工作能不能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结合起来,采用经营主体和政府共同分担的办法,有针对性、分门别类对农民进行培训,真正做到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
2 融资贷款难
鲁百顺告诉记者,联合社规模大,周转资金需要多,但是在向银行贷款时,往往程序复杂,耗时长,贷款利息高,融资成本高。
州邦众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新利向记者解释,合作社融资难主要是无抵押物,因为目前许多银行的贷款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担保或抵押。“农机不能抵押,大棚、流转的土地及鱼塘也不能抵押。”王新利说他们很难符合银行的申请资格,要贷款,只能依靠三户联保。而三户联保要求参与联保的商户,每户最大贷款额度不超过10万元。在还款的时候,三户借贷人还必须按照合同规定按时交纳贷款,如果出现有其中一户拖延交纳贷款,其他参与联保的人就需要帮助不能交贷款的人一起还款。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