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丹丹
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安徽调研组在地处皖西大别山区的太湖县小池镇银山村蹲点,对这个村所辖的3个自然村的的美好乡村建设进行了走访。调查组认为,美好乡村建设给这些村的村容村貌带来了巨大改变,也深受广大村民欢迎,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要引起足够重视。
喜的是村容村貌换新颜。银山村的徐排组有26户,120口人。目前除了5户家中无人外出打工外,常住村里的只剩下老人和儿童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来源。既缺资金又缺劳力,“美好乡村”如何建?经全组村民讨论,选举成立了组民自治理事会,制订了村内公益事业建设的“组规民约”。理事会决定将无人耕种的110亩耕地和7口“当家塘”收归集体统一发包给本组1户种粮大户,耕地租金按原承包合同面积返还各户,当家塘租金收入归集体。通过组民自筹、县镇奖补办法,共筹集资金55万元,按照“2+1”的自然村整治标准,建成了健身活动场地(老年活动中心)和便民超市2项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一处垃圾收集点。去年底,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家过年,看到组里村容面貌大改变,特别高兴。
忧的是村级债务难化解。在百鸣村,通过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的村容村貌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村民已经搬进了新近竣工的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楼房,村民活动广场也正在抓紧建设中。但是在和村支书殷正红算这笔建设账时,他却对由此带来的村级负债表现出无尽的烦恼与担忧。据殷正红介绍,目前项目实际负债180万元,原来搞“村村通”时还有60万元老账未还,而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殷正红说:“村民看到别的村子建设得那么好,如果我们不干,老百姓会埋怨我们干部无能啊,而且经过建设,村民的生活环境确实好了许多。”问到将来债务怎么办,书记和村民都希望政府能够支持。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