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乡村观察:务农还能收获成功人生吗

apple2014-04-22

  务农还能收获成功人生吗

  “地里也能刨出金” (乡村观察·咱们村里的年轻人②)

  本报记者 颜 珂

  农村创业还有吸引力吗

  创业门槛比城市低,但起步大多有阻力

  “这里是番杏,是长在海边的野菜,这里是枸杞叶,这里是菊花脑……”湖南省衡阳县英陂农业园,陶新宇在一个个大棚前,讲解起自家蔬菜的名字和功用。一个个陌生的名词从他口中迸出,听起来颇感新鲜。

  英陂农业园内的100多个蔬菜大棚,只是这位33岁小伙子的蔬菜基地之一。在衡阳市,他和他的衡阳县花满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拥有了4块蔬菜基地,年产量约3000吨,年销售额超过700万。

  要是换在8年前,这样的光景,怕是很少有人料到。

  从北京一所高校的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陶新宇在三亚机场物业管理部,谋得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工作并不差,却让陶新宇感觉“似乎已经看到了头”。“继续干下去,能够做到物业公司的经理,已经是了不得的事。”他说,给别人打工,心里总是缺少归宿感。

  2006年,陶新宇辞去了三亚机场的工作,揣着仅有的2万元积蓄回到家乡,“家里人起初还以为我是休年假探亲。”当他说出回乡创业的打算时,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一位亲戚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啊,我干了一辈子农活,从来没有见过能从地里刨出金子来!”

  陶新宇自然没盼着马上“刨出金子”,只是想到农村来追逐自己的创业梦,“我本来就是农村出来的,再说农村创业的门槛远没有城市里那么高,为什么不试一下呢?”#p#分页标题#e#

  虽然初衷不尽相同,但周文的回乡创业路,却一样是在家人的质疑声中起步。

  在湖北一所高校读了四年建筑设计,周文并未像大多数同学那样,早早地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城市。一段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她一直就有着回乡工作的念头。

  周文的老家,在祁东县双桥镇洋湖村。父母一直是村里的“能人”,种过果树,养过猪,却不幸连连遭灾,欠了一大笔债。“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村民们给家里送肉、送米,连我读书的学费,都是向他们借的。”周文告诉记者,从那时候起,她就想着要找机会为乡亲们做点事。

  2011年,周文考取了湖南省的大学生村官,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洋湖村。母亲起初同样不解:“人家是从农村往城市走,你怎么反过来了?”

  周文的想法却很“简单”——通过自己的努力,选一个合适的产业,让并不富裕的洋湖村百姓,尽快富起来。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