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机会多不多
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工作辛苦繁忙、收入不高、交际圈狭窄,找对象还得靠家人介绍
李勇老家在重庆綦江东溪镇巩固村,从部队退伍后,到浙江打工。谈到找对象,他显得有些无奈,“我初中毕业,没什么文化,没房没车,家又是农村的,条件很一般。在农村老家找,女孩子都出去打工了,在外面找,条件又不够。”李勇在浙江时谈了一个女朋友,对方嫌他家在农村,偏远不说,家里也没有建新房,没多久就吹了。
李勇打工的几个厂都是男多女少。周围工友有的用QQ和交友网找朋友,但李勇对电脑不太熟悉,而且看电视上说网上找朋友容易受骗,接触女孩的机会更加有限了。
于是每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就成了他相亲最繁忙的时候。“不仅仅是我,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在这时候集中相亲,都快成农村的一道风景了。”李勇笑着说,我们在城市里打工,工作辛苦繁忙、经济收入不高、交际圈又狭窄、难被城市认同,找对象最后还是得靠家里人介绍。李勇在外打工的工友里,很多人最后都是找了老家的对象,知根知底,照顾起来也方便。
因为双方都被安排了好几场相亲,李勇春节期间的相亲都很“匆忙”,基本上就是在介绍人家里见个面,吃个饭。过完正月十五,李勇和相亲的女孩又各自回到自己的城市打工。“春节时见一下,后面只能靠打电话和上网联系,彼此了解的时间和机会都太少了。”李勇说。
1987年出生的张丽来自重庆南川区鸣玉镇金光村。2010年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国有企业,留在了城里。工作、买房、结婚,一切按部就班进行。张丽的丈夫来自云南一个偏远的小镇,和张丽一样,也是在城里读书,然后留城工作。
在张丽看来,农村的生活经历,让自己和丈夫有很多共同语言,在生活观念上也比较一致。“比如我们用钱都比较节省,也比较能吃苦,懂得珍惜,这都是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
张丽的妈妈是一名朴实的农家妇女,她对张丽择偶的意见是:找农村出身的,这样不会受气。她经常给张丽讲邻居姐姐的例子:农村出来的邻居姐姐上了大学,留在城里,找了家境不错的城里丈夫。可是姐姐的农村父母经常被对方家庭看不起,每次去城里自己女儿家,都得小心翼翼。张丽说,自己在选择另一半时,虽然并不会过多考虑城市和农村的差异,但通过自己和周围朋友的经历,她觉得,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相似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两个人和彼此的家庭相处起来会更融洽一些。#p#分页标题#e#
谈婚论嫁贵不贵
农村经济发展,让结婚成本水涨船高,为了结婚,不得不一直攒钱
2012年,李勇和相亲认识的小文开始谈婚论嫁。为了方便照顾家里,李勇从浙江的工厂辞工,回到重庆,准备结婚。然而,结婚的喜悦很快就被扑面而来的各种开销冲淡。
李勇给记者算了笔账:彩礼2.5万元,老房子翻修12万元,办酒席1万元,加起来差不多要16万元。李勇在城里做维修工人,一个月收入3000元左右,为了结婚,李勇把部队退伍的补贴和打工攒的钱都拿出来了,还借了8万元。“结婚的时候都没有买新的家具家电,因为实在是没钱了。”李勇说,在他们老家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渐渐富起来了,结婚成本也水涨船高。结婚的“标配”是房子,还不能是土房,最好是新房子。彩礼的起步价到了2万元,有时候女方家庭还会要求一辆小车。
李勇说,虽然自己结婚也花了不少钱,但比起堂弟算幸运了。李勇的堂弟在城里做保安,和一个同乡女孩谈恋爱,两人感情不错,但谈起结婚就发愁:女方的父母提出在城里买套新房,李勇的堂弟每个月工资2000元出头,就算不吃不喝,一年也买不了几平方米。“为了买房结婚这事,原先感情不错的两人还闹起了矛盾。” 李勇叹了口气。
在张丽看来,在城里结婚安家,最大的问题也是房子。张丽和丈夫2011年在城里按揭了一套小户型房子。“首付18万元,双方家里各给了3万元,剩下的都是自己攒的,还向朋友借了钱。”张丽说,准备买房子时,自己工作时间不长,工资不高,丈夫是自由职业,收入不稳定。为了攒首付,两人基本不在外面吃饭,自己有一次买了件超过300元的衣服都心疼了好一阵。
好不容易攒够了首付买了房,张丽和丈夫又开始“马不停蹄”地攒钱装修。“印象中,为了结婚,我们一直都在攒钱,首付、装修、家具家电、婚礼,攒够了这个,又得攒那个,中间都不敢歇口气。”张丽说,自己也遇到过很艰难的时候。“去年3月份,房子装修完,开始置办家具家电,轮到给三个房间装空调的时候真没钱了,最后只能找别人借”。
张丽有时也会羡慕城里的年轻人,买房买车父母能够给予比较大的支持,“我有些城里的同学结婚时,家里都把房子买好了,就算没买好,也能帮着出首付,哪像我们,都要自己操心。”说完这话,张丽笑笑,“也算是一起奋斗的幸福吧。”
婚后生活难不难
#p#分页标题#e#由于两地分居,夫妻闹矛盾甚至离婚,在如今的农村年轻人中较为普遍
走进张丽的小家,套内只有67平方米的房间,被设计为小两室加小书房,显得非常紧凑。由于经济并不富足,在他们的小家里,除了一些必须的家具,没有多余的摆设。为了节省开支,张丽的丈夫发挥所长,在每个房间绘制了不同的手绘墙,让这个小家显得很别致。
张丽把妹妹和妈妈接到了身边,四口之家虽然有些拥挤,但也温馨和谐。张丽算了笔账:每个月房贷2500元,丈夫的工作室租金1000元,生活开支1500元,加上给妹妹和妈妈添置一些东西,每月开销接近6000元。除了必要开支,张丽最怕遇上“红色炸弹”和父母生病。“去年婆婆生病,花了2万块钱,家里的积蓄都用完了。”
张丽有三张银行卡:一张用于还房贷,一张用于日常开销,一张储蓄卡。“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家里底子比较薄,自己必须要精打细算,有些储备金,遇到事情时才不会慌张。”
李勇和妻子结婚后一起进城打工,在城里租房居住。李勇说,相比自己的一些工友,能和妻子有比较多的相处时间,已经很幸运了。“有些工友认识没几个月就结婚,一结完婚又到城里打工,把妻子留在老家,只能靠电话联系。”李勇说,由于两地分居,夫妻闹矛盾甚至闹离婚的例子在他们这代农村年轻人中很普遍。
去年底,妻子怀孕了,李勇让妻子回农村老家休息待产。他说,自己没有精力,也没有条件照顾妻子。而且两人都是农村户口,在城里生孩子成本也高,不如回老家生合适。
对于今后的生活,李勇计划等孩子大一点,就让妻子出来打工,孩子放在农村老家让父母帮忙看着。“虽然城里教育条件好,但是生活成本、教育门槛都挺高,而且我们要做事也没有时间管小孩。”当问到“想孩子怎么办”时,这位在工地上晒得黝黑的汉子,显得有些无奈:“想也没办法,总不能我们都回老家种地吧。”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27日 09 版)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