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皮”如何卖了近百亿
——山东省文登市特种毛皮动物养殖产业探秘
本报记者 吕兵兵 通讯员 王波
地处胶东半岛的山东省文登市是我国最大的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基地,有“中国裘皮产业基地”的美誉。目前,文登特种毛皮动物存栏1200多万只,年产毛皮1000多万张,占国内裘皮原料市场的30%以上;近年来,文登从毛皮动物养殖发展到加工、流通及销售等,“一张皮”正在进军百亿产业。近日,记者来到文登,一探究竟。
文登市委书记张竞介绍说,当前,农业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竞争,仅靠单纯的种养,只是一个“原料产地”,难以成为“产业高地”。基于此,近年来,文登强力推进特种动物全产业链建设,实施了园区建设、协会引领和“接二连三”三大工程,形成了一条集养殖、取皮硝染、皮张交易、服饰加工、物流销售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壮大了产业,富裕了农民。
园区建设:“四统一”破解“三大难”
在侯家镇北廒村,记者见到了老貂农许进峰。他从2000年起开始养貂,今年养了1000只种貂,是村里第一大户。“养了这么多年,基本能摸着脉了。这几年,一般一个种貂产四五个崽儿,一年卖四五千张皮。”许进峰说。
说起以前养貂的日子,许进峰介绍有“三大难”:去味难、防疫难和销售难。“以前的养殖村,最先想到的是令人掩鼻的气味和满地横流的污水,最怕的是一场疫病赔得血本无归,最不甘心的是辛辛苦苦忙活一年,钱都让收皮的贩子挣走了。”
文登市畜牧局局长王树强介绍:“特种动物养殖一次性投入大、对环境要求高。对分散养殖来说,去味难、防疫难和销售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对此,文登经过深入调研,于2009年起推进了养殖园区建设,实施统一饲养、统一保洁、统一防疫和统一销售。#p#分页标题#e#
文登对水貂养殖村进行统一规划,调整出规模化养殖用地,建设养殖园区,让养殖户迁入。指导园区成立养殖合作社,建立动物卫生室,为养殖户提供“四统一”服务。目前,文登已建设集中养殖园区30多个,园区养殖规模占总养殖规模的64%。
同时,为处理养殖污水和粪便,文登依托果业协会和养殖协会,与北京一家公司合作,于2009年投资800多万元建设了有机肥厂,利用养殖污水和粪便生产优质有机肥,实现了“变粪为宝”。
协会引领:“就为了多下几个崽儿”
“刚开始养貂时,收入也不行。”许进峰说,“第一年我投进去30多万元建貂舍,进了200多头种貂。可因技术不到位,平均产崽量还不到3个,没挣着钱。”
“2008年前,文登个体养殖散弱,导致疫病防控不佳,貂皮价格也上不去。实施养殖园区建设后,貂皮价格稳步上涨,疫病发生率明显降低。现在,养貂能不能挣钱,关键就看技术到不到位,一个种貂能下几个崽儿。”王树强说。
对此,文登为推广特种毛皮动物养殖技术,依托市畜牧兽医局,成立了特种动物养殖协会,在各乡镇设立了分会,在90个主要养殖村设立了动物卫生室,组建了一支960多人的技术队伍。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