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农业科技“接地气”

nadmin2014-05-05

  河北藁城改革推广体系,科技知识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农业科技“接地气”

  本报记者 李增辉

  “这次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培训,我学到了许多新技术,特别是专家讲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一开春麦苗返青后,马上就用上了,还真管用!” 站在自家麦田旁,河北省藁城市刘家庄村村民赵俊刚高兴地说。

  赵俊刚所指的培训是藁城市结合阳光工程开展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共在全市25个高产创建示范片培训农民2500多人,而这仅仅是藁城市基层农技推广的一个缩影。

  “全国产粮大县的称号,是荣誉,也是责任。”藁城市委书记王普增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打通了农技推广及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现代农业技术与农户零距离对接,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体制改革:

  机构在乡镇、服务跨乡镇、性质纯公益

  刘双群是南孟区域站农技员。用老刘的话讲,现在干活心里踏实了,新技术、新成果推广速度更快了。

  老刘自1985年就在乡农技站上班。农技站一直是自收自支,农技人员靠经营点农资养家糊口,想做技术推广根本是有心无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真是为我们办了大好事,编制解决了,收入有了保障,我们没了后顾之忧,做起农技推广来得心应手。” 刘双群介绍,现在区域站建起了自己的试验示范基地,每年引进新品种10个以上,新技术3项,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

  长期以来,藁城的基层农技站“一镇一站、镇办镇管”,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条件较差,导致农业技术无法进村入户。另外村级农技推广体系缺位,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单一、手段落后也是制约农技无法真正造福农民的“拦路虎”。#p#分页标题#e#

  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体制改革是关键,网络建设是基础。藁城市将原来的“一镇一站、镇办镇管”模式转变为“机构在乡镇、服务跨乡镇、管理靠部门、性质纯公益”模式,落实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20人,在市级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市设置7个跨乡镇的高标准农技推广区域站;每村设1名村级农业技术员;在条件成熟的16个村每村设一个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形成了市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

  在区域站,记者看到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土壤养分速测化验室等科室设置齐全,还建有综合服务大厅,集专家咨询、远程服务、图书阅览等多功能于一体。其中,贯庄区域站服务站的刘家庄高产攻关田,2011年小麦平均亩产达到711.5公斤,创造了当年河北省小麦亩产新纪录。由村级技术员、科技进村服务站、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组成的村级农业技术服务队伍,保证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