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探寻粮食生产续续航力

nadmin2014-05-06

  编者按

  春夏之交,东北黑土地上开始播种,黄淮海平原已是麦浪滚滚,但在粮食连续十年增产的背景下,“高台跳水”的风险越来越大,持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高。我国的粮食生产就像一辆高速行进的汽车,能够跑多久,跑得稳不稳,直接关系到谷物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自给,口粮在多大程度上是安全的。本期产业新观察,本报记者走进安徽和宁夏,深入探寻我国粮食生产续航力之强弱。

  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

  大田种植,从精致到精准

  本报记者 王瑜 杨丹丹

  4月底,安徽蚌埠刚从“倒春寒”天气中苏醒过来,正在扬花的小麦已经开始脱绿吐黄。记者来到该市怀远县龙亢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时,只见几架无人驾驶的植保飞机正在麦田上空盘旋,地头几个纸箱,里面盛着甲基硫菌灵、氰稀菌酯、三唑酮等药品。

  万亩示范片:“五统一”助推规模化

  据了解,4月中旬以来,安徽省遭遇连阴雨天气,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小麦赤霉病发生。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一般可使小麦减产两到三成,还会导致小麦品质下降,影响人畜食用。能否抓住抽穗扬花期进行防治,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安徽各地纷纷抓住雨停间隙,开展赤霉病防治。

  “以前背着小喷雾器,一天喷不了几亩地,种地像绣花;用无人植保机,1分钟就能喷洒2亩地,效率高了很多,用药量反倒减少了20%。”安徽亳州市智航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立如告诉记者,无人直升机可以在地头起降,还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在大大降低操控难度的同时,减少了漏喷等情况发生,喷洒精确度明显提高。

  据了解,亳州市智航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一台农用植保机的售价约15~20万元。尽管价格不菲,但很受规模化种粮大户欢迎,一些农机大户还组建植保专业合作社为散户提供统一作业,在地不流转的情况下实现了规模经营,促进了一批成熟技术的落地生根。#p#分页标题#e#

  由于统一品种、统一精确播种、统一秸秆还田与土壤深松、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化除与病虫防控,记者看到龙亢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小麦长势整齐,穗粒饱满。“亩产600公斤没问题。”怀远县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苏培明介绍说,在科技支撑方面,示范片从“邻居”龙亢农场那里获益良多。

  育秧工厂:让最难控制的环节标准化

  龙亢农场的科技水平有多高?记者来到农场一探究竟。俗话说,“秧好半年粮”,秧苗好不好直接关系一年的收成,而育秧又是水稻生产中技术要求最高的环节,记者的探访也就从农场的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开始。

  在育秧播种流水线的一端,工人把一个个黑色塑料的育秧硬盘放到传送带上,硬盘穿过一个盛满细土的漏斗后,上面就均匀覆了薄薄一层干土;接着经过一个自动喷淋装置,就像洗了两遍“淋浴”,薄薄的土层被淋个湿透;接着经过一个盛满稻谷的漏斗,湿土层上密密麻麻撒满谷粒;最后经过一个覆土装置,谷粒被盖上了薄薄的一层干土。“流水线播种,种子两天就能发芽。”工作人员边摞育秧硬盘边告诉记者,播种完毕的硬盘将被送进温室大棚里。

  适逢水稻育秧前夕,宽敞明亮的钢骨架育秧大棚里,六层的立体育秧骨架已经排排列好,隔几排就悬挂着一盏诱虫灯。“和传统育秧方式相比,工厂化育秧的机械化、标准化操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经验育秧的随意性以及不利天气的影响,秧苗质量更有保证。”龙亢农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水稻是怀远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80万亩左右。从2012年开始,该县实施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项目,以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为主体,扶持建设了25座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实行“代育代插”、“提供技术指导”等半托和耕育插管“一条龙”全托社会化服务模式,年供秧能力达10万亩以上。#p#分页标题#e#

  土壤速测:车到哪里,土壤信息测到哪儿

  离开龙亢农场的育秧工厂不到50米,就是立在大田地头的两块展示牌——“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龙亢农场试验点”和“车载土壤成分速测系统”,展示牌旁边一块约1尺高、2尺宽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着“土壤温度24.4℃、土壤湿度34.08%、风向西北、风速1.8米/秒”等信息。记者注意到,从温湿度到风向风速再到有效辐射等等数据都在变化着。

  “和气象数据一样,土壤信息也是不断变化的。”中科院智能所一位工作人员指着车载显示屏说。只见一辆大马力拖拉机缓缓前行,车载显示屏上的土壤数据像心电图一样上下波动。工作人员介绍说,车载土壤成分速测系统主要包括近红外土壤传感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土壤传感器、土壤电导率和水分传感器三部分,其中近红外土壤传感器可检测土壤有机质、总氮、pH值和含水量等数据,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土壤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砷、镉等重金属污染物和钙、镁、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

  “土壤传感器随着拖拉机等牵引装置在大片田地里自由移动,实现对土壤养分信息和重金属污染物信息的检测。”工作人员现场解释说,检测信息结合大片田地的GPS和GIS信息就能绘制出土壤成分分布图。此外,使用光谱分析方法检测土壤成分,快速、准确、无污染,能很好地取代传统费时费力的化学检测方法。

  目前,车载土壤成分速测系统的试验误差率在15%左右。据了解,系统研发单位中科院智能所正研究如何进一步降低误差率,提高检测准确度,让检测结果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为粮食稳定增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