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欣
30余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浙江温州人的“市场经济先驱”形象已牢牢定格在国人心中。今天,温州把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其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再次为敢为人先的温州树立了“三农”领域的改革新形象。
能人治村与民主管理
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建立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上。
位于瑞安市大罗山南麓山脚一隅的小村——塘下镇陈岙村,就让人们看到了乡村治理催生的惊人巨变。
在阳光灿烂的春日来到陈岙村,只见一个个别墅式的小院被绿树鲜花环抱,一条清澈的小溪绕村徜徉,一派江南园林美景。
时光回溯到2002年,在外经商多年的陈众芳,被陈岙村公推直选为村委会主任。2005年,他又兼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当年回到家乡时,眼前的一幕幕让他惊呆了:村中那条无名小河,河床长满杂草,且坡度较高,根本蓄不住水。干旱时村民无水喝,暴雨时又水漫民居。同时,一个个汽摩配件小作坊的污水,肆意横流,污染村庄。征得村民同意后,他决定从治水开始改变村庄,首先邀请专家为村庄做规划,将陈岙村分为生产区域、生活区域、休闲区域。
以规划为先导,村民们与自己选出的带头人共同打拼。如今,陈岙村已由一个当年的空壳村,成为集体资产超过8000万元的富裕村,充分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理。
一个村庄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实践。
陈众芳告诉记者,土地确权保护了农民利益,全村的土地确权已全部完成。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也已组建,为此专门开了几次村民代表大会,反复征求村民意见,将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到每个村民并张榜公布。村民对村里家底很清楚,经济合作社要保证大家的资产在保值基础上增值。
据温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王蛟虎介绍,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温州农村综合改革是一个宏伟的、系统的、创新的工程,涉及面广、改革任务重、创新亮点多。一是村镇体系有新调整,二是产权制度改革有新探索。基本完成了村级经济合作社和土地合作社的组建工作,清产核资、确权登记和土地流转等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农村金融改革有新进展。#p#分页标题#e#
而发挥村民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作用,在温州的发达乡村已形成共识。在瓯海区瞿溪镇河头村,村党支部书记金凌云对记者说:“村民代表大会是我们村最高的民意机构,我们的村规民约就是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政府的征地补偿资金全部返还给村民,村集体对此一分钱不留,几年来我们村里都是零接待费。”村民吴巧松是村里的理财小组成员,他告诉记者,村里账目全部公开,每张发票都要理财小组的5个村民代表同时过目,1万元以上的项目都是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温州市农办农村改革处处长徐炯对记者说:“我们全市总人口800多万,其中农村人口就有630万。所以乡村治理是农村稳定发展的大命题。”
南宋时,永嘉学派(永嘉是温州的古称,现为温州的一个县)代表人物叶适等提出了“义利合一”思想,主张将“义”与“利”结合济世。从某种角度讲,这既是温州民营经济发达的思想根源,亦是今天大批温商和当地精英进入社会创新领域的逻辑依据。很多征战四海的温商和能人,也像陈众芳、金凌云一样被家乡父老选为“领头雁”,他们将实干精神与创新精神融入乡村发展。而能人治村与民主管理相辅相成的科学机制,为温州的农村综合改革增添了新的活力。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