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掷千万就为回乡当愚公
——记四川省蓬溪县拱市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上)
本报记者 李传君
四川省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地处川中丘陵地带,这里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条小河沟九弯十八拐,构成龙腾之势,丘峦互连,与河沟相依辅佑着千余村民,多少年来,村民梦想有朝一日真的龙跃飞天。然而时光倒回8年,拱市村依然黯然无色。青壮年纷纷外出,老弱留守者仍坚守传统耕作模式,房屋破败凋零,村道泥泞不堪……2006年,一个当年飞出去的穷孩子,带着自己千余万元的积蓄回来了,他慷慨解囊,为村民修路,建水利设施,建文体中心,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8年弹指一挥,拱市村告别的不仅是贫穷,还告别了狭隘、愚昧,迎来的是富裕、是文明、是和谐,是对未来蓝图信心十足的精神气质。
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拱市村现在的村党支部“蒋书记”——蒋乙嘉。
2006年夏,久旱的拱市村盼来“甘霖”
2006年,四川遭遇50年不遇的大旱。拱市村村民为了能喝上一口水,不顾平时的邻里情大打出手。时任村支书朱中华每日奔波四处,为村里几百亩水稻乞求救命水。万般无奈时,朱中华想到了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远在北京当老板的蒋乙嘉,于是致电弟弟。听二哥诉完,蒋乙嘉泪流满面:“这么多年了,没想到家乡还是这么恼火!”
蒋乙嘉星夜兼程赶回家乡。“四娃回来了?你看我们这个村,完全靠天吃饭,一天旱就造孽得很!”、“蒋老板,你是村子里出去最有出息的一个,我们多希望你回来帮我们把路修一下哦!”村里人的话句句刺痛蒋乙嘉的心窝。接下来几天,蒋乙嘉走村串户,所见所闻都是这样的哀怨和期盼。是啊,自从1978年蒋乙嘉离开家乡当兵,这30多年来村子基本上没有多少变化!村民大多还住土墙瓦房,有的墙壁坍塌,瓦片脱落,院子里杂草丛生,鸡粪遍地,看得人心酸。 #p#分页标题#e#
蒋乙嘉觉得自己应该在父老乡亲们最需要的时候为他们做点事。他跟村“两委”干部商量,向常乐镇领导请教,最后形成了“三个五年计划”的整体发展思路,并决定拿出自己当时仅有的1000万元积蓄的一半,用于支持村上的建设和发展。
2007年3月,由蒋乙嘉个人出资80万元的拱市村通村公路和户通公路正式开工。同时,蒋乙嘉独自出资60万元,为村里修建、扩建堰塘。村民们闻之顿时喜笑颜开,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建设中。
到2013年初,“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蒋乙嘉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已超出50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水泥公路33公里,田间耕作道13.6公里,整理地块、建设高标准农田522亩,修建堰塘18口、改扩建堰塘4口,建蓄水池30口,渠系2公里。
“如今,拱市村不仅完全可以做到旱涝保收,而且还可以实现机械化耕种,农民穿皮鞋出门,驾驶农用机械到田边。”老支书朱中华说。“农民要像城里人一样有素质、有文化”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