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副市长 刘立勇
湖北省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过千万,居民日均消费蔬菜超过4500吨。近年来,武汉积极适应“菜篮子”产品消费高品质化、多元化的趋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农业部的要求,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繁荣市场、稳定物价、保障供给”的目标,积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狠抓“菜篮子”生产、流通、质量安全、应急调控等政府职能,精心打造旨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民生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90万亩,精养鱼池49万亩,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259个。2013年,全市主要“菜篮子”产品综合自给率达到71%,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了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产品总量自给有余向结构优化转变,注重优质安全向追求健康消费转变的历史性跨越。“菜篮子”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产业,“菜篮子”产品经营收入占到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80%以上。
制定规划,明晰区域布局,确保“菜篮子”产品生产面积。2012年,武汉制定了《现代都市农业空间布局规划(2010-2020年)》,划定了农业生产的禁止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适宜发展区,明确“菜篮子”产品主要布局在绕城公路以外的适宜发展区,确保“菜篮子”产品不受城镇化、工业化的污染,生产区域不会因城市发展被随意占用。规划还明确,到2020年,武汉蔬菜基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养殖水面保持在142万亩,生猪年出栏稳定在290万头,主要“菜篮子”产品综合自给率稳定在75%以上,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明晰了“菜篮子”生产的最低保有面积和质量要求。
提档升级,加强产能建设,增强自我供给能力。多年来,武汉坚持把产能建设摆在“菜篮子”生产的突出位置,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重点围绕蔬菜技术集成、示范园区建设,完善渠系建设等方面,提高“菜篮子”生产科技化、设施化、水利化水平。加强了先进适用技术的熟化集成、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将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进行技术集成推广。同时,加快了高水平示范园区建设。为提高旱涝保收能力,全面推进了“菜篮子”基地水利设施提档升级,形成了水源与干、支、斗、农渠相衔接的渠系网络,解决了菜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
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应急调控机制,增强稳价保供能力。近年来,武汉将“菜篮子”产品产销衔接作为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来抓,加快培育壮大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进农产品物流园建设。按照以改扩建为主、适当新建的原则,加快推进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全市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已发展到45个,年交易额近50亿元。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市民、满足多样需求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销售终端体系,全市已有200多家超市、330家集贸市场、850家小区便民店常年销售“菜篮子”产品,年销售额达258亿元。探索市场流通新业态,从2010年起着力推进蔬菜直通车、社区便民店和电子菜箱等新型业态为主的“三进工程”,三种流通新业态覆盖近600个社区,日蔬菜直销量达到500吨。此外,武汉还强化了“菜篮子”供给应急机制。加强市场储备,与单个品种种植规模在1000亩的村签订基地储存购销协议,组织相关企业储备蔬菜、豆制品、鸡蛋、鲜鱼、鲜肉、清真牛肉、食用油等7种重点产品,保证重要“菜篮子”产品储备量不低于全市10天的消费量。建立蔬菜市场价格应急调控机制,建立涵盖100家大型超市和100家社区蔬菜便民店的平价销售网络体系,在蔬菜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按照市“菜篮子”领导小组规定的低于市场的指导价格进行销售,以平抑蔬菜市场价格。 #p#分页标题#e#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