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寻找最美农技员]闫瑞:他为旱地种粮找到高产答案

nadmin2014-05-31

  他为旱地种粮找到高产答案

  ——记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农技员闫瑞

  本报记者 吴文博

  他从抓全膜覆盖入手,通过示范带动、在大旱之年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找到了一条节水抗旱发展之路,4年累计推广6万亩,增产粮食1200万公斤,增收2400万元。

  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提起农技员闫瑞,可谓是家喻户晓,只因他总能出现在农业生产的最前沿,出现在农民最急需的时候。

  “按闫瑞教的干,就等于收成了”

  从王爷府镇的山坡向下望去,眼前的“梯田”景色让人感觉仿佛是站在海面上,脚下都是滚动的浪花,借着阳光分外闪亮,这些浪花就是已经覆盖好的地膜。

  “老乡,你这样播一个远一个近的,保证不了每亩的保苗株数啊,你得照我说的来,每次播的时候间隔30~33厘米。”记者见到闫瑞时,他正在地里指导农民覆膜。

  得知闫瑞来了,其他村民也都赶了过来。“闫站长,你去看看俺家播的咋样?”村民刘文明急忙抢道。

  “你这样并排地播,不利于后期管理,应该像我这样,老虎爪式地点播,这样有利于玉米叶片的扩展,后期收的时候也方便啊。”说着,闫瑞便拿着点播机示范起来,大家都仔细瞧着,生怕漏过一个细节。

  “我这地去年一亩才2700~2800株,产量1300来斤,别人家的都打了老多嘞。”村民刘远疑惑地问道。闫瑞解释说,主要是种子撒得太稀了,用上刚才教的方法,以后每亩能保证4000株以上,密度上去了,产量也就上来了。#p#分页标题#e#

  王爷府镇常年缺水,几乎十年九旱,抗旱一直是困扰当地的大难题。后来有一次参观学习,在看到玉米全膜示范田的那一刻,闫瑞就认定了这是王爷府镇农业抗旱增产的出路。

  “去年七八月份玉米生长的关键时候,连续旱了40多天,普通地也就打七八百斤粮食,村里搞全膜的少的也有1400来斤,最多的能达到2000多斤。”于家湾子村村民马秀文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大部分都用上了全膜覆盖,老百姓积极性特别高。大家都说,按闫瑞教的干,就等于收成了。”

  “活儿干好了,啥都会有的”

  全膜覆盖的推广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贫困地区要想引入一项新技术谈何容易,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有没有优惠政策。

  于是闫瑞开始找农牧业局、镇政府,由于看不到效益,项目批不下来,结果一无所获。有人就告诉他,“既然没钱就别干了吧,到头来还吃力不讨好”。

  “不能让这么好的技术白瞎了,一步步来,活干好了,啥都会有的。”闫瑞一直这样鼓励自己和大家。

  说干就干,他首先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凡是实施全膜覆盖的农户,在经过农科站验收核实后,地膜款全部报销,暂时没钱买地膜的农户可以找他赊销,如果补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农户可以拒还膜钱。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