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记者来信:妥善解决外来务工者子女电子学籍问题

apple2014-06-03

    编辑部:

    小升初在即,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数万名流动儿童因没有电子学籍面临无法小升初困境。

    据了解,这些孩子之所以没有学籍,是因为就读于没有获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学校,学校无法在教育部门为学生注册学籍。在朝阳区、昌平区、大兴区等外来打工人员较集中的区域,这类学校比较普遍,仅朝阳区就有19所这类学校。

    当然,北京作出的努力也有目共睹:随迁子女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我们相信,一个有担当的政府能够以一个积极的姿态去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有人说,他们选择了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就读,就应该知道他们选择的后果,问题是,倘若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有可选择的公立学校的话,他们更愿意选择民办学校吗?况且,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他们与这个城市的市民一样为这个城市的欣欣向荣贡献力量,这个城市理应给予他们的子女同样的教育资源。

    其实,国家早就有“两为主”的政策,即随迁子女教育由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由流入地公办学校接收为主,作为这些流动儿童的流入方,北京应该对这些孩子的学籍负责。流入人口中一部分高学历、有经济基础,子女自然可以顺利进入公立学校。而另一部分多为商贩、农民工等,客观上,北京公立学校进入门槛高,五证难办齐全也是事实,另外,公立学校借读费用较高,流动儿童无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借读费用对他们压力不小。

    而对于流动儿童户籍所在地而言,他们的户籍在当地,教育经费自然划拨给了当地,那么当地政府也应该对他们的教育问题负责。我们不能忽略北京目前对解决流动儿童没有学籍这一问题作出的努力:出台文件让这些流动儿童回户籍所在地办理学籍。但问题在于,其他省份的教育部门是否应该、能够遵从北京教育部门单方面的决定。一位打工者接受采访时说,朝阳区教委告知他回家乡办理学籍事宜,而他回家乡办理时则被告知孩子多年未在本地就读,这种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对于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北京政府或许可以作出更多努力;而对于当地政府而言,更应该以一个积极的姿态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这样一个即将到来的本应属于孩子们的欢乐节日,这群孩子因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同等教育机会又被排斥于乡村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外而忧心忡忡。不管怎样,当务之急是解决学籍问题,让他们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而长远看来,一拨又一拨民办学校毕业生还将面临同样问题,包括其他一些大中城市。我们坚信,有责任、有担当的政府有能力解决这样的问题!#p#分页标题#e#

    本报记者冯克朱文凤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