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夏”大面积跨区机收呈现新亮点
本报记者 赵洁
端午节前后,黄淮海冬麦区开始进入大面积开镰收割期,记者从农业部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的跨区机收作业将会呈现以下特点:
农机合作社、跨区作业麦客仍是“三夏”麦收主力军
“在农机购置补贴和报废更新补贴的拉动下,我国联合收割机保有量持续增长,预计今年‘三夏’投入小麦收获的联合收割机持续增加,增幅在5%左右,总量将达到55万台以上,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机具稳中略降,预计将达到30万台。”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安宁说。
随着各地规模种植面积扩大,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已成为“三夏”生产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全国农机合作社数量超过4.2万个,山东、河南等主产省都超过5000个。”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生产管理处处长李斯华告诉记者,“预计‘三夏’期间,各地将成立跨区作业队超万个,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也会较上年有所增长。”
组织与分工更加细化,定向作业、协同服务使得跨区作业半径缩短
记者了解到,农业部和各主产区及早周密部署“三夏”生产,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认真开展信息发布、跨区作业队组建、机具检修、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为做好跨区机收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农机合作社的成员之间优势互补,揽活、作业、维修、加油的分工协作,可以联合起来拿下耕种收全程农机作业的大订单。”李斯华说,“‘三夏’前夕,许多农机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作业合同,单兵作战的少了,抱团协助提供服务的多了,总体上联合收割机流动是定向、有序的。”
李安宁说,大马力、大喂入量收割机成为今年跨区作业的主力机型,使得“三夏”跨区作业装备更有保障。“随着机具保有量增加和作业成本上涨,作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部分机手跨区作业的意愿有所下降。预计今年机收以本地作业、省内跨县作业、中短距离跨区作业为主,长距离跨区作业减少。”
气候不确定性、机收成本上升,可能对机具调度与收获进度产生影响
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年“三夏”期间冬小麦主产区总体降水偏少,有利于夏收,但局部地区和6月中下旬仍有可能发生较强的降水过程,会对小麦的收获和晾晒产生不利影响。气象条件的急剧变化,也将造成小麦成熟时间的提前或推迟,极易出现农民争机用机现象。
另一方面,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收益不容乐观。人员工资持续上涨和柴油价格高位运行,致使作业成本不断增加。来自五大小麦主产区的预测显示,今年平均小麦机收价格为每亩45~60元,比上年略有上涨;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纯收入约为1.6万~1.8万元,估计与去年持平。#p#分页标题#e#
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农机部门进一步强化信息引导、技术服务和机具调度,既要保障麦子有机收,也要保障机子有活干,促进联合收割机供需平衡,保障“三夏”生产顺利进行。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