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退耕还林让湖南农户“优产致富”

nadmin2014-06-03

  粮下川、林上山、人增收

  退耕还林让湖南农户“优产致富”

  本报记者 张振中

  “山上的坡耕地实在种不好苞谷,我只好拿来种树了,现在树多了,水土不流失了,我山下的稻田就有水‘喝’了。”5月22日,湖南省吉首市矮寨镇金叶村村民杨正荣高兴地对记者说,退耕还林让他种粮、种梨、种树三不误,综合收入增加了。

  杨正荣的“现代农庄”正是湖南退耕还林综合成效的一种彰显,湖南通过退耕还林,惠及310万农户,促使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使更多农户走上了“粮下川、林上山、羊进川、人增收”的良性发展道路。

  杨正荣所处的村庄原本叫补育村,大多是石漠化地区,海拔平均达到800米,长期干旱缺水,致使许多坡度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不能耕种。在退耕还林前,田不好种,钱不好赚,像杨正荣一样的村民全指望着山上仅存的一些树,于是,长年累月,树几乎被砍光了,以致村民捡牛粪当柴烧。

  改变贫困的机会来了,从2001起,吉首市被列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试点示范市,杨正荣将一部分实在无法耕种的坡耕地退耕还林,5亩地种上了特色水果金秋梨,即使不能栽植经济林的生态林,也在山上放养了一些羊,此外还种了18亩烤烟。让他欣喜地是,通过退耕还林,保持了水土,在夏季,原来山上的水井不到10天就干了,后来20天还未干,稻田灌溉用水有了。如今杨正荣家庭农林产业综合纯收入达到了8万元。因“金秋梨”和“烟叶”等农业产业兴村富民,高兴的乡村们干脆将村名改名为“金叶村”。

  吉首市副市长周顺新说,通过山上有序退耕还林,山下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同时发展舍饲圈养,使以种植业为主的粗放农业向林果种植业、畜牧业过渡。    #p#分页标题#e#

  10年来,吉首市1.8万农户、8.2万人因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而直接受益,仅此一项,全市农民年人均增收150元。

  十余年来,湘西州退耕还林412万亩,带动全州6成人口即162万名农民增收。在湘西州副州长何益群看来,生态是湘西州最大的宝库,而退耕还林让这个宝库外观越来越苍翠,里面越来越丰盈。他认为,退耕还林至少可以为农民带来5个方面的增收:首先退耕还林补贴直补到户,是农民最实在、最直接的一项收入;林木本身是一种资源,如可持续利用,称得上是“绿色银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为“神秘湘西游”提供了一种最神秘的生态环境,农民可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发展旅游增加收入;有利于带动农户发展有机、绿色农业,借助生态产业助农增收。

  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户、助农增收?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说,湖南省利用国家启动第二轮退耕还林的契机,在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和坚守湖南耕地、基本农田的红线上,走退耕还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的路子。与第一轮退耕还林相比,第二轮退耕还林原则上不再要求“退一亩耕地,造一亩荒山”,不再限制栽树树种,不再限制经济林与生态林的栽植比例,农户只需根据自己意愿,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特色栽植。此外,湖南还对退耕农户进行退耕还林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等政策补助;大力加强产业发展和林下经济发展,促进农民以林增收;鼓励退耕农民拓宽门路,发展第三产业,实现林外增收。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