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排部署防关键环节专业化服务
看“一喷三防”如何锁定夏粮丰收
本报记者王瑜
“马上就要开镰,现在产量已经到手了,今年比去年每亩能增产60斤左右。”6月初,山东省临邑县种粮大户魏德东在电话那头信心十足,“今年‘一喷三防’增粒重效果十分明显,1亩地增产二三十斤没问题。”
“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穗期一次性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达到减少小麦中后期病虫危害,增强小麦抗逆性,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加小麦粒重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小麦稳产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
4月初,中央财政下拨17亿元资金,对全国3.4亿亩小麦开展“一喷三防”关键技术补助,每亩补贴5元。这是中央财政连续第3年对这项技术进行补贴。3年间,“一喷三防”补助政策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今年小麦丰收有何意义?
赤霉病告急——
早准备,早操作,简化程序,开标比去年提前半个月
5月底,江苏省沿江和苏南地区小麦已经收获,江苏省植物保护站站长田子华终于放下心来:“根据调查情况,适期防治田块的病穗率控制在5%以内,而个别未防治田块产量至少减少一半以上。”
去冬今春积温高,江苏沿江和苏南地区生育期提前5~7天。“这就意味着小麦抽穗扬花期很可能碰上连阴雨天气,赤霉病发生形势十分严峻。”田子华说,小麦赤霉病防治关键期只有7~10天,而“一喷三防”以物化补贴为主,仅招标前后的公示期就需21天。
为了不贻误防治适期,江苏省早准备,早操作,本着简化程序、降低成本的原则,春节一过就对农药品种、生产企业、农药价格进行资质招标,而且采取以价格为主导的招标评标方式,终于赶在3月14日开标,比去年整整提前了半个月。
经过前两年的实施,“一喷三防”补助政策目前已为各级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所认可,逐渐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基本做到了招标采购有实施方案,物资发放有时间表,组织喷防有技术指导,落实路径逐步顺畅,“杠杆”效应逐渐显现。
据农业部调度,在中央财政补助政策的撬动下,今年地方投资达到38582.7万元。其中,山东省将小麦“一喷三防”配套资金纳入省级财政预算,预留资金4150万元,确保补助政策继续全省全覆盖;陕西省财政列支700万元资金,支持开展以小麦吸浆虫防控为主的“一喷三防”工作;天津市不仅每亩补助作业费2元,而且将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各区县的绩效考核,区县财政兑现补助资金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