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方设法让来过的人还想来
——来自上海金山区的乡村旅游产业报告
本报记者 胡立刚
曾经,说到上海金山,绝大多数人的第一联想是金山石化。如今,随着越来越多懂闲、得闲、享闲的市民徜徉在金山,上海人发现,金山石化响当当的名声,已被“上海后花园”之声名所取代。
没有苏杭之美誉,也无东南之形胜,更为石化重名之所累,“石化区”凭什么华丽变身“后花园”?上海市民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了解金山、喜欢金山、留恋金山?那就是金山的乡村旅游。因为乡村旅游业的崛起,在金山,即便是春天里的田野百花,也可以信手拈来,招徕游客。
“黄金走廊”打造乡村旅游生命线
相比著名景区,乡村旅游“吃、喝、赏、玩、住、行”一个也不能少,不仅不能少,还要有个性化,而从旅游资源角度分析,吃农家菜住农家院、赏农村青山绿水、享农耕乐趣等,既是特色,又是共性,如何在特色和共性这对矛盾统一体中孵化出乡村旅游的特色,是解决当下乡村旅游产业缺乏内生活力的最大挑战。
而这样的挑战,对缺少山水资源也没有层次感视觉享受的平原来说,来得更严峻些。
金山就是这样的平原,除了靠海,没有更多的优势,而那片海,却是石化区所在。
一条乡村旅游的“黄金走廊”,让金山乡村旅游走出了困境,赢得了挑剔的上海市民的认同。
所谓的“黄金走廊”,指的是金山乡村旅游从西到东的经典线路。在这个走廊里,镶嵌着一条主线,西起以中国农民画村景区为核心的枫泾古镇,东至休闲生态水庄景区为特色的漕泾镇,和主线设置相适应的,是廊下现代农业园区与枫泾镇中国农民画村所在地的两个农业旅游集散中心,枫泾、吕巷、廊下三镇依托各自的新农村资源特色,成为黄金走廊里的三大集聚板块。#p#分页标题#e#
金山区农委主任张亚军告诉记者,黄金走廊是金山乡村旅游的生命线,是金山新农村建设的产业链,只有把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有机融合,方能体现这条生命线的价值意义。为了打造“黄金走廊”,金山可谓举了全区之力,用了十年磨一剑之功。
2005年,金山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扶持措施的意见》,2006年和2009年,又先后出台了《进一步提高金山区农业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金山区农业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十一五末,金山乡村旅游形成了“一核两带三大集聚区”的格局,在这个格局里。
正是有了这个基础,在十二五规划时,金山大胆提出了打造一条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的“黄金走廊”的设想,并把它设定为金山区观光休闲的总体构架。
在游客们的心中,玩不腻是金山乡村旅游留给他们的重要记忆,游程可长可短,时不时获得“吃、喝、赏、玩、住、行”的惊喜,是他们愿意多来金山常来金山的理由。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